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佛:面向世界建同城典范

2019-12-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张亮

  

  广佛同城正从交通同城向产业同城转变,从广佛同城向广佛同心升华,从国内最佳向世界典范迈进

  ◎《南方》杂志记者∕张亮 发自广州、佛山

  ◎本文责编∕李焱鑫

  近日羊城最受瞩目的消息,莫过于《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印发。《方案》明确提出,强化广州—佛山极点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此外,《方案》中还有多个部分直接提及佛山,这些领域无疑将成为今后广佛同城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今的广佛同城已迈入深水区,广佛同城正从交通同城向产业同城转变,从广佛同城向广佛同心升华,从国内最佳向世界典范迈进,推动广佛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具内涵的同城化发展。

  从交通同城向产业同城转变

  前几年,随着广佛交通巨变带来的距离缩短,很多人开始上演广佛“双城记”,在广州上班,在佛山置业。不过,对他们而言,佛山的房子更多的是资金有限或行政限制下的投资选择,而生活上的融合需要更多配套设施才能实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行政功能贯通。

  在行政功能贯通方面,2016年开始,两地提出广佛跨城通办,通过区与区的对接,实现行政事务审批和办理的贯通,免去市民两地跑的麻烦。目前,跨城通办已经进行到第六批,合作项目从最初的行政审批到工商管理,再到现在涵盖城建、交通、治安、食品、环境、医疗、文化等多个民生领域,为企业与居民都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广佛同城,其实一直走在国内两市同城的前列。

  广州有成熟的商贸服务体系、生产组织链条,以及雄厚人才与科研能力,佛山则有非常发达的民营制造业。在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之际,广佛的深入融合趋势明显。最近两年,广佛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且不再是各自有所强调侧重,而是力往一处使发展产业创新。

  在过去10年,佛山对广州更多的是期待交通上怎么去对接,而广州对佛山就是希望将跨界河污染整治好,侧重点都在各自的需求上。但这两年,广佛双方已上升到怎么提升共同的创新、产学研的转化上。从去年开始,广佛双方签署了创新同城的协议,明确了广佛同城的共同目标,就是在产业创新方面携手参与世界竞争,如共建多个万亿产业群,共享胜利果实。

  《方案》对广州提出了“全力提升经济中心功能”的目标,明确要求广州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并同时提及了深圳与佛山:“与深圳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与佛山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今年11月,广州市发改委公布《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下称《规划》),提出要着力将南站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高铁枢纽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以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地区为核心载体,加快共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联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种种现象显示,两座本就血脉相通的城市,从交通同城向产业同城转变正跃然纸上。

  从国内最佳向世界典范迈进

  最近10年,广佛同城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同城化案例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广佛同城的经验和故事,不仅对大湾区发展有启示借鉴作用,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9+2”的全面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和案例。

  此次《方案》提出,强化广州—深圳“双核联动、双轮驱动”作用,深化产业、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共同做优做强做大珠三角核心区。同时也特别提到,强化广州—佛山极点带动作用,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

  “广佛同城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同城样本。广佛同城10年,除了行政边界,广州与佛山已逐渐成为彼此依存、彼此进步的城市共同体,这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其他城市组合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也是广佛的发展优势所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江华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也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实际体现了城市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已是城市组合体之间的实力较量。

  两座城市跨过地域界限,共同打造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是全国范围内都罕见的创举。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两地要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离不开省级部门的支持。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下发,明确提出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

  “在我看来,广佛同城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同城化案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17年,广州GDP总值达21503亿元,佛山达9550亿元,两市GDP总值约占整个粤港澳大湾区GDP的1/3,也高于北京、上海。到了2018年,广佛两地的GDP总值为32795.23亿元。这样一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组合,在国内国际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广州、佛山两地政府要用‘看得见的手’,更好地引领广佛发展,广州、佛山一起构筑一个完整的市场区域,两地政府共同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区。”

  事实上,《方案》也要求包括打造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球定制之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信息枢纽、国际交往中心、世界美食之都、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全产业链“国际生鲜港”、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州样本”等一系列国家或国际级的城市名片。

  《方案》提出的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区这一愿景,也一直是广佛两城早已有之的共同夙愿。作为国内最好的同城化案例,随着《方案》实施落地,广州—佛山极点带动作用必将不断加强,广佛也必将全域同城化,从国内最佳向世界典范迈进。

  从广佛同城向广佛同心升华

  愿景和目标有了,规划图和线路图有了,交通基础设施有了,产业发展基础有了,目前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行政藩篱,从广佛同城向广佛同心升华。

  广佛两市有197公里的边界接壤,可谓“连绵不断”。过去10年,广佛同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广佛两市共同编制实施广佛同城化“十三五”规划,同心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群,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以及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上取得长足进展。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深化广佛同城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广佛同城化建设已从“市场自发互动”“同城化合作”迈向了“融合共建”的新阶段。

  而今年,广佛又签署协议,将合力打造“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等发展平台,包括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和“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这实际意味着广州三次拓展的空间红利正在全面对佛山释放,广佛同心已在大步推进。

  对于广佛融合先导区,袁奇峰建议在两市各自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三个一”的合作机制体制探索,包括:共建“一个平台”,保障地区发展行动的统一、高效与高质;共编“一体规划”,以“同编、同审、同实施”代替规划协调整合,作为指导地区法定纲领文件;共创“一套机制”,明确国内生产总值、财税等相关利益共享机制;探索产业共同招商、资源配置的利益增效机制。

  放眼全国,不仅广佛同城需要广佛同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也同样需要“9+2”的同心协力。广佛融合先导区所在的地区,是广府文化特别是“南番顺”文化的发祥地。近50%的港人祖籍在珠三角,22%来自南番顺,与广佛同宗同源。港澳对本地区具有较强文化认同感,是广佛港澳合作的一大文化优势。从更大范围看,南站高铁网辐射的粤语区覆盖人口近1亿人,地区文化认同将是广佛融合先导区发展的强力支撑。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