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中小企业何以渡过疫情难关

2020-03-16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

  

  二问

  面对疫情冲击,许多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用工、资金、产业链配套等问题。中小微企业怎样扛过艰难时刻,渡过疫情难关?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史成雷 发自广州、深圳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肖胜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黄礼辉(全国人大代表、潮州总商会副会长、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仲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

  ●樊庆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协会副会长)

  ●陈倩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张劲(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经济稳。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除湖北省外,全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90%,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为52%。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面对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怎样扛过艰难时刻?

  政企携手共渡难关

  《南方》杂志: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如何化危为机?

  陈倩雯: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危急时刻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却绝不能倒下,甚至要更加坚挺。抗击疫情的同时,政府需要给中小微企业搭把手、加把劲,携手共渡难关。

  首先是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健康、社会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困难,但未来充满希望。

  其次是政府出台更务实的扶持政策。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尽快走出困局,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诸多扶持举措。例如广东“复工复产20条”等优惠政策,都是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的实招。政策的落地,还需要精准对接企业,优惠政策一项一项具体落实到位。切实做到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扶持政策,按图索骥精准服务。

  最后是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中小微企业在困境中不能仅靠政府扶持,也要想办法自我转型,顺势而为,化危为机。

  张劲: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尤其是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产销售环节有制约、资金压力大、用工短缺等难题,存在严峻的生存问题。

  由于中小微企业数量大、抗风险能力相对弱,建议瞄准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痛点实施精准帮扶,千方百计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防止造成系统性风险。从目前来看,应在不影响疫情防控前提下,尽快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在外地员工返岗、畅通物流等方面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进一步出台有助于增加中小微企业流动性的举措,加大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从长期来看,还需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能力,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建设目标,加快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拓宽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流动通道,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建议发挥大湾区“产业+金融”优势,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务。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大湾区建设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撑,有助于解决当下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增强经济主体活力;有助于解开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三角债”困局,盘活应收款项存量,释放金融承压风险。

  政策落地要快准稳

  《南方》杂志:为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个多月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如何让政策更加迅速、精准落地?

  肖胜方:对于疫情中的中小微企业来说,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积极复工复产。目前,中央、省、市等层面已经出台了诸多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何快速、精准落实到企业身上?首先,政策的指引、申请流程一定要更加简单、明确。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各政府部门可以抓取符合申请条件的中小企业,及时发送相关政策信息和操作指引给企业,比如社保、税收等普惠性的政策,让企业可以不费心、不出户申请到这些政策。

  其次,战胜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策落实一定要快、准、稳,这样才能让政策跑在疫情影响之前。政府可以设立相关工作小组,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最后,战胜疫情影响还要依靠多方合力。政府抓好政策落实,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发挥带头作用,中小微企业则要树立信心,不能忽视自身的力量。

  黄礼辉:拿我们陶瓷行业来说,目前一些企业还没有全面复产。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第一季度企业复工复产之后的部分重心放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对行业以及企业的经济影响不可避免,现在要尽量将影响最小化。

  政府对于企业的扶持政策,要聚焦微观层面制定更多普惠性政策。此外,除了税收、社保等方面的政策之外,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补贴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财政实力不同,可以考虑对粤东西北的民营企业加大财政倾斜。

  此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建议要更加关注广东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问题。目前,我们企业也在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复工复产,比如通过网络渠道与客户沟通等。

  发挥金融的稳定器作用

  《南方》杂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疫情当前尤其要发挥金融的稳定器作用。如何解决许多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压力问题?

  蔡仲光: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居多。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57%。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业务单一,现金流不充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疫情当下,中小微企业更是面临着生死考验,而资金紧张成为当前中小微企业最大的困难。

  当下,中小微企业急需金融与财税两大方面的政策扶持。建议加大金融机构的“输血”功能。针对疫情开通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加大融资比例和信贷额度。可增加专项再贷款规模,支持信用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此外,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实行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力度。

  樊庆峰:在安全合规前提下,精准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行之有效地协助中小微企业缓解疫情冲击、恢复生机活力的难度和要求都在相应提高。

  如何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建议在金融监管的评价体系中,设置专项指标,强化政策导向,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首贷和续贷的力度,丰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的产品,更好地匹配和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建立高效有序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牵头组织,建立金融行业系统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因地施策,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发展变化和金融政策的落地效果,构建高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