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下沉记
韶关作为广东“北大门”,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为解决防疫“最后一公里”,韶关市建立起网格化疫情防控机制,万名党员干部走进社区下基层,开展“敲门”行动
◎《南方》杂志记者/张亮 通讯员/沈明礼 蔡仁银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王宏旺
“疫情在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韶关市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各级党委靠前指挥,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他们的使命与担当,编织成一张张安全网,坚决守好广东疫情防控“北大门”。
2月9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十八指导组赴韶考察督导,充分肯定韶关市疫情防控特别是社区网格化联防联控成效。
万名党员干部下沉
广东是外出务工人员流入大省,正值春运返程期,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疫情防控压力空前。
韶关市委组织部李永强科长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疫情发生后,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元宵佳节,每天傍晚,由韶关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李红军主持的疫情形势研判会议都会准时召开,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后,还会连线10个县(市、区),听取各地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当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实时交流最新情况和经验做法,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其中,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很快浮出水面。
“疫情在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面对社区排查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韶关市印发通知,组织上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下基层。除各部门正常运作必须配备的人员外,市县机关党员干部全部取消休假到社区报到,当好基层疫情防控宣传员、排查员、管理员、督导员、防护员、服务员、卫生员、资料员,开展地毯式排查防控。”
李永强接着介绍说:“上万名党员干部,先是到住址所在社区报到,人数多的再往人数不足的社区调。为管好用好这上万名党员干部,我们还精心挑选了79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统筹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市辖三区中心城区社区临时党组织第一书记,加强对他们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筹指导。确保工作有序有力开展,让他们既有责任担当之勇,也有‘脚上有土,心中有谱’之实。这是韶关建立的网格化疫情防控机制,与其他地市最大的不同点。”
据《南方》杂志记者了解,这些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后,已累计发放《健康告知书》78万多份,发放宣传资料173万多份,入户宣传99万多户,制止群众集聚活动1434次,为居家医学观察或出行不便的群众提供代买代办等服务1万多次。其中,仁化县就把战疫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战场,坚持做到领导在先、党员在先、干部在先,激励担当有作为,为基层战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至于为何是万名,李永强解释称,韶关市机关有近2万名党员领导干部,除了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外,其他全都要到社区报到,高峰时最多有11000人(数据由派出单位统计),“近期去推进复工复产的多了,去社区的还有9000多人,但其实都是基层战疫的工作”。
“网格化”排查300多万人
基层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在韶关有了万名党员干部到基层报到,以网格化管理为重拳,韶关建立健全网格化防控工作体系。
韶关市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后,以1437个村(社区)为基础单元,在全市划分7158个疫情防控网格。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两委”干部、到社区报到机关党员干部、村(居)医务工作者、普通党员、“红袖章”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动员群众,逐人逐户走访排查、开展健康宣教、组织搞好环境卫生,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导组考察武江区花城社区时,就对我们‘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等做法点赞。”武江区委组织部组织二股股长王敏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武江区通过逐楼逐户开展动态化排查登记、宣传教育、跟踪服务工作,按照“一图一表一册”总体部署,逐个扫描,对白天开展“敲门”行动时不在家的住户,晚上再开展“亮灯补查”,确保人员信息应登尽登。
据李永强介绍,截至2月5日,全市完成全员健康排查300多万人。同时,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查补漏洞,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曲江区在无物业小区、关停并转企业家属区、独栋楼宇成立党小组(临时党小组)144个、设置党员楼长525人,做到责任到人。此外,翁源县官渡镇官渡村支部书记还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村委“网格化”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新丰县以“五个到位(统筹谋划到位、重心下沉到位、组织覆盖到位、党建引领到位、减轻负担到位)”有力举措,组织广大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村),全力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两张网。
筑牢“入粤关口”战斗堡垒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春运期间特别是返工高峰期,要全力阻断疫情输入,我们坚守着入粤第一关。”乐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廖锦荣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韶关为了守好北大门,从市直机关挑选45名政治素质好、宗旨意识强、担当精神足的处级干部,担任市际交通卡点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24小时轮流值守;从市县两级机关单位选拔2157名党性强、身体好的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全部充实到交通一线卡点执勤。
实际上,韶关市按照“全面覆盖、一个不漏”原则,把守好入粤关口作为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大局的首要任务,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道、乡道设置77个联合检疫检查站(其中4个省际检查站),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公安、卫健、交通等部门的党员干部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带头落实“逐车登记、逐人检查”措施,对入粤人、车、动物开展检疫检查。
据廖锦荣介绍,截至2月24日,全市联合检疫检查站共检查车辆178.04万辆次,检测司乘人员体温436.68万人次,已对全部健康异常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转送至医疗机构。
此外,韶关还注重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干部。韶关市委组织部成立“党员服务队”,由3名副部长分别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慰问和服务一线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发出慰问信关怀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全市组织系统还派出组工干部567人,既深入村(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又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宣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新丰县通报表扬了疫情防控中组织有力的1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冲锋在前的25名党员,南雄、乐昌、仁化、始兴、乳源等县(市)及时组织宣传了一批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还统筹划拨党费700多万元,用于支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紧急采购口罩、体温枪、消毒液等一批急需的防疫物资,让党组织成为一线党员干部的坚强后盾。
如今,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韶关市正积极落实国家、省有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 出台“惠企19条”政策大礼包,在金融支持、税务保障、增加财政补贴、降低用工成本、便利政务服务等五个方面,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据统计,截至3月10日,韶关市50户重点工业企业已复产49家,占比98%,在岗人数55849人,占比7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3家,复工467家,占比98.73%。
网编:卢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