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中山一院:党建引领,医者初心筑起最强“红色防护墙”

2020-04-13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林琳

  ◎《南方》杂志记者/林琳 通讯员/彭福祥 陈安琪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刘树强

  4月7日,坚守武汉协和医院西院61天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医疗总队132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广州。

  根据中央指令,中山一院医疗队作为其中一支高水平国家队留守战场。“战斗到最后,这既是责任担当,也是给武汉人民以信心。”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这样评价。

  自2月7日驰援武汉以来,中山一院医疗队在协和西院奋战60个昼夜,救治了2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逾八成患者已治愈出院。

  “召必至、战必胜!”“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些坚定的千钧诺言,犹在耳边。面对疫情,在中山一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行政后勤并肩奋战、全力保障,诠释了中山医人“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爱,展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勇毅和担当,在战疫大考中交出完美答卷。

  彰显组织力,配强战疫“主心骨”

  “一切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切为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抗疫防控动员部署誓师大会上,全院医务人员发出了最强音。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作为首批国家医疗队派出单位,中山一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院长、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设协调组、专家组,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行动,全员抗疫、多线作战。

  一天一次多部门联席协调工作会议,一周一次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医院领导班子多次带队深入临床一线巡查并现场部署工作,疫情防控实行“日报制”“清单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以最快的速度落地、最严的标准落实。

  科学方法为战疫保驾护航。医院迅速出台《新冠肺炎防治应急预案》《新冠肺炎诊治与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诊疗与防护手册》等13项方案和工作指引,及时为疫情防控提供详尽指引和制度保障。

  时刻坚持底线思维,做最充分的应对。医院党委组织开展20多次全员、全方位、全流程专题培训与专项演练;建立首诊负责制,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设置发热门诊、疑似病例隔离区、后备隔离区,加强病人疏导;推出“云诊室”引导普通患者线上就医……一系列疫情防控的实招硬招,在全院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体系。

  关键时刻一呼百应,坚强组织力释放出众志成城的号召力。“恳请党组织优先派我出征!”“哪里任务险哪里就有我!”一封封“请战书”,写下医者仁心;一句句“我报名”,说出初心使命;一枚枚“红手印”,按下责任担当。

  挺身战斗,尽出精锐。从除夕夜开始,医院先后派出3批共150名医疗队员挺进武汉,支援汉口医院、协和西院,同时派出专家支援东莞、泉州,并作为国家专家组远赴塞尔维亚,成为广东战疫的先遣队、主力军。

  与中山一院“支部建在专科上”的传统一脉相承,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下设4个临时党支部,筑牢政治堡垒。在繁忙的前线工作之外,临时党总支通过开展“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心理辅导等,使医疗队成长为一支冲锋陷阵、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强大队伍,真正做到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

  对医护人员贴心关怀,党组织还建立了健康评估、机动预备队、轮换机制等工作机制,搭建了队员心理疏导和康复平台,65名无编护士也全部入编,让大家心无旁骛,信心坚定。

  激发战斗力,党员干部“淬火成金”

  4月2日,当多支医疗队撤离武汉时,在协和西院已奋战50多天的朱庆棠和同事们,还在忙于接收转来的病人。

  作为带领130多人逆行的医疗队领队,初到武汉时,朱庆棠对如何尽快形成战斗力有过担忧。

  让他感动的是,队员们以拯救生命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意疫线“转岗”,在医疗队指挥小组和临时党总支的组织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事实证明,也正是这支混编的队伍,充分发挥出多学科合作的优势,成为抗击疫情战场上强大的“特种兵”。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建引领大大激发了将勇兵强的战斗力。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管向东深入湖北各地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编制针对性诊疗方案,为全国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科学指南;在抢救病人的危急关头,护理部主任成守珍挺身而出,自己操作最危险的胃管插管;最早进入汉口医院病区探路的院感专家刘大钺“开路架桥”,亲手改造病区、制定院感指南,让队员们有了安全的工作环境;医学工程部主任朱庆棠带队赴武汉前,已为筹措物资奔走半月有余,在全国支援力量逐步撤离后,他与131名队员坚守到最后;作为后勤保障人员,胸外科教授陈振光、护士长郑莹连夜把找来的羽绒服物资逐一送到每名队员房门口;军人出身的林指山、麻醉科专家杨璐,克服困难把保障物资运抵驻地,保障医疗队生活所需……

  党员的担当作为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义无反顾,责无旁贷。”除夕夜出征的ICU医生司向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一个多月里,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收到了70多份入党申请书,54名通过战火历练的医疗队员“火线”入党,医疗队中党员人数超过总人数的八成。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疫情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能力检验’。”骆腾表示,“专业与管理并进,我们的党员干部快速成长,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得到了空前的锻炼。”

  强化凝聚力,科学管理“筑营盘”

  “危难面前,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中山一院心血管医生陈艺莉“请战书”中的这句话,成为战疫中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战疫打响时,医院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应急医疗队—抗疫特战队,由20个专科近百名医疗骨干组成,队员全部具有抗震救灾、援疆援藏援外以及急救培训的经验。大部分队员派往武汉前线后,其他队员根据前线战报更新、细化与创新培训方案,为前线救治献计献策。

  此外,医院党委还向全院招募抗击疫情医疗后备队。近百个党支部总共收到超过2000名职工的报名。“钟院士80多岁还在一线,我的身体状况完全可以。”老党员钟佛添教授尽管已经77岁了,仍然请战。

  在推进医院复工复产阶段,由行政后勤部门2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主动走上一线岗位,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流调表填写、核酸检测指引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协助改进,使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高扬的党旗,迅速把医院内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人凝聚起来,形成一个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百人团”线上为患者答疑解惑,“春曦小组”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1000多名医务人员接力献血25万毫升,留校学生当起防控培训志愿者,退休老同志走上社区防控第一道岗……由抗疫特战队、医疗后备队、志愿者等2500多人组成的中山一院“后备大军”各司其职,坚守一线,不求回报。

  “忙而有序的战疫部署,是照出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骆腾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因为我们打的是有准备的仗,所以整体运转才能平静如常。”凭借科学防治、专业把控、精准管理,中山一院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度各方资源,铸成了阻隔疫情蔓延的铁壁铜墙。

  白衣战士、红色先锋,党建引领下的热血战疫,凝聚起磅礴力量。“我们会慎终如始,继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打好最后的攻坚战。”骆腾说。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