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心有一片晴

2020-05-1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疫情是一次心理健康的体检,而心有晴空正在成为美丽的现实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心理健康,是全民健康的诸多方面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就曾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一并构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环节。因而,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而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环节。

  低接触成本的“心晴热线”

  疫情期间,不少民众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居家隔离的状态加剧了本已有的家庭矛盾等问题,给很多人的心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创伤。此时,一个颇具广东特色的“心晴热线”出现了。

  据统计,从1月29日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与学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强强联合,组织心理学专家和师生志愿者,面向社会提供“心晴热线”电话咨询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自“心晴热线”开通以来,在线测试12754人次,通过微信好友3559人次,明确接受微信心理服务2223人,电话咨询538人次,微信咨询111人。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一般远程心理危机干预,“心晴热线”创新性地建立了三级心理危机综合干预体系,由“救心小屋”“安心小屋”“养心小屋”三个部分有机结合,能够为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的人们,提供一套相对完整、长线陪伴、分级干预的综合性心理辅导体系。

  其中,“安心小屋”是一个为本次疫情引发的隔离生活中的人们量身定做、以“心理陪护+科普微课+心理训练”为主体活动的在线心理支持互动微平台。为了让来访者随时能够得到“心晴热线”的专业陪伴和专业辅导,志愿者们安排了“整点科普推文”“情绪微课堂”“正念练习”“每天吐一吐”“每天乐一乐”“我思故我在”等10个版块的心理调节活动,由每个版块的心理学专业主持人在线带领来访者参与其中,是一个12小时无间断的心理陪伴、心理支持、交流互动和心理训练综合系统。同时,“安心小屋”中的来访者有紧急需求时,会直接为其转接“救心小屋”申请一对一心理辅导。

  “只需要拿起手机,进入微信接口,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况需要进行分级干预,接触的成本很低、很方便。”一位受访者如此说。

  让来访者心安,低接触成本的“心晴热线”,事实上已经成为一所分级、分流、分区的“综合性危机干预心理医院”。

  需反思的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

  关注疫情之后的心理问题,在广东,同样的努力还有很多。

  “虽然12日上午我只接了两个咨询电话,一个是失业的母亲崩溃痛哭,一个是学习压力太大的学生有自残现象,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希望通过我们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力量呼吁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校长、广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首批智库专家、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实践导师马新对《南方》杂志记者说道。

  2月28日,在广州市委政法委指导下,广州市平安建设促进会联合广州教育学会、广东天清积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同时专门开通了“疫情心理援助服务”热线。

  “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尤其针对目前疫情情绪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症防治与疏导、家庭关系调解等常见社区问题的热线电话。隶属于“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下的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为主体的社区心理健康防控专业力量队伍,聘请了心理学不同领域富有经验的3名专家顾问、4名实践导师、1名队长、6名队员构成服务团队。

  “做心理咨询一定要有耐心、真诚,面对咨询者的倾诉要心理强大。”马新介绍,根据她的观察,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复课的节点前后,亲子矛盾和学生群体的升学压力、焦虑感明显上升,很多青少年群体面对未来都会担忧,“不少孩子是不知道怎么排解这种不良情绪的”。

  面对如何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问题,马新建议,这次疫情带来了全社会的变化,也要善于去反思,如何提升心理韧性、培养青少年的逆商。“我们要特别加强反思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对青少年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马新表示,当下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还要进一步提升,老师家长都要正确引导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除了每天接听心理咨询电话、追踪咨询对象的心理状态,服务队与广州市家庭建设协会还组织开展了支援一线疫区的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援助活动,参与“你的心事我来帮”公益活动,并编制印发了《积极心态战疫情,家家幸福保安康——家庭心理健康应对手册》《积极心态战疫情,科学认知减压力——基层应对疫情安心手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居民在疫情中的典型反应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应对方法,为基层抗疫工作提供积极心理学的援助与支持。

  呵护心灵之花

  采访中,《南方》杂志记者发现,像“心晴热线”、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成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呵护人们的心灵之花。而因为疫情的到来,更多的力量正加入进来。

  4月15日,“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公众号的服务对象覆盖了儿童青少年、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更前沿的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快速获得心理咨询服务的相关信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公众号分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经验。

  为做好佛山市援鄂医疗队休整期间的心理援助工作,佛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联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了心理志愿服务队,为每支医疗队配备3~5名心理专家,设计了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一对一”线上心理援助等服务。

  佛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动员12355专家开展线上心理微课堂,市民可通过微信群、抖音、直播网站等,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一键上课。截至目前,服务平台已经开展了53场防疫心理在线课堂,内容涵盖疫情焦虑、家庭关系处理、复课心理调适等方面……

  “疫情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次心理健康的体检。”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袁杰介绍,虽然现在社会心理服务的资源、服务能力都在提升,根据2019年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高达43万人,专业力量和需求人群的数量仍然不匹配。

  巨大的缺口和需求,疫情带来的诸多变化,正倒逼着法律政策的出台和心理培训、咨询、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心有晴空,正在成为美丽的现实。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