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打好市场主体“保卫战”

2020-05-1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史成雷 温柔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目前有各类市场主体将近1300万户。疫情冲击之下,如何保住市场主体、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温柔 发自广州、中山、茂名

  ◎本文责编∕郭芳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GDP同比下降6.8%。目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受到广泛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保市场主体是重要内容。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目前有各类市场主体将近1300万户。疫情冲击之下,如何保住市场主体、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动能转换,加速中小企业复苏

  《南方》杂志: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疫情之下,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

  胡德兆: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保市场主体,就要想方设法让中小企业活下去。通过减负、降成本等措施,激活制造业,复苏服务业。

  疫情背景下房租成本、用工成本是中小微企业背负的两座大山。目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缓缴住房公积金等。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能真正起到激活中小微企业的作用。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以投资促增长。短期来看,新基建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长期来看,新基建将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加速进入创新大时代。目前,参与新基建投资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建议出台更多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享受新基建投资红利,降低疫情影响。

  蔡仲光:疫情发生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企业订单充满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生存考验。我认为,实施动能转换,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是必由之路。

  要解决企业智能化生产需要投入,主要包括生产模式(设备)和管理模式投资。以电缆行业为例,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民用布电线企业,要实现人工智能化管理和生产,总投入大约需要1.3亿元。人工智能化制造企业建成后,用工成本可以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利润率可以从非智能化生产的1.8%达到4.0%左右。

  建议可以从加强规划引领、加强人才培育、实施结对帮扶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规划引领为例,政府可以引导建设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产业园,制定入园标准和扶持政策。比如,对入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3年内减免50%税收;对安装投入生产的人工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软件发生的费用,给予30%的财政补贴。同时,可以为国内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求与国外同行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

  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南方》杂志:疫情期间,危机与机遇并存。民营企业如何抢抓机遇、化危为机?

  刘伟:首先,要以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助力民营企业纾困。民营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占据90%以上的企业数量,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疫情期间许多民营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亟须政府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让利融资等力度,以支持民营企业快速恢复产能和销量,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其次,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布局。全面恢复经济发展,新基建先行。当前新基建驶入快车道,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民营企业在此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建议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新基建领域,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目前强对冲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型新基建项目中,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核心平台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布局。

  最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建议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黄西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餐饮、酒店、娱乐等服务业企业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经营困难,需有关部门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减轻企业租金负担。建议通过减免产权方房产税的形式减免租金,从而转化成给租赁企业减免租金。参照深圳市政策,对所有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免征3个月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是纾缓企业还贷压力。建议借鉴中国银行(香港)“物业按揭贷款可还息不还本”金融服务支持行动,对有银行贷款的租赁企业,只要有租赁合同,半年内只付按揭利息、不付本金,并支持租赁企业核算成本后将优惠给予租客。

  三是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要履行合约,尽快偿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建议严格落实规定,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并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四是成立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疫情脱困专项援助基金。统一向社会集中采购可预防并应对危机的供应链、运营管理等培训服务和法律、会计、资产评估、专利代理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五是支持保险行业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针对民营企业开发专门的保险产品,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后阶段”企业的补偿、稳定和持续发展问题。

  让金融惠企政策“看得见、够得着、走得快”

  《南方》杂志:为了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中央、地方陆续出台了诸多金融惠企政策。如何推动这些政策更好地落地?

  林水栖:为精准服务企业,湛江市工商联从今年3月开始,对辖内异地商会及小微企业密集展开走访、调研,在肯定惠企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反映财政金融惠企政策的推行存在“看得见、够不着、走得慢”“传导机制不畅、政策空转悬置”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加强和保障:

  一是构建新型货币传导机制,力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除疫情影响严重区域外,更大范围地增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时对商业银行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导致监管指标不达标的现象予以周期宽限;推动针对中小微企业、由财政主要出资、商业银行参与并运营的稳定发展基金落地,通过建立信用风险的分担机制,直接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同时,降低公司债、私募债发行的准入门槛,将金融市场领先改革作为经济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

  二是规范政策制定执行流程,推动涉企政策科学实用。比如,针对当前政策略呈碎片、分散的情况,应从国家层面对各类政策进行高度统筹,形成立体、清晰的政策汇总,便于企业在申请政策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引;在惠企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中,必须有企业家全程参与决策过程,进一步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协同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申请和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全程公众监督机制和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确保信息高度对称。同时要建立由企业家参与的地方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是强化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共建共享互保互助资金。加快完善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建设,建立多经度、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的协会分支。通过合资建立互保互助资金池的形式,让小微企业抱团取暖,为争取银行集体授信、抵押担保等方面提供坚实基础。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