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后扶贫时期”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的思考

2020-06-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黄江波

  刚刚摆脱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孩,未来和前景无疑充满着希望,但仍然还处于摇摇晃晃、蹒跚起步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掉队,必须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来激发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黄江波(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副主任、驻村帮扶干部)

  ◎本文责编∕郭芳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作为一名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有机会参与和见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后进村”“问题村”摘帽的背后

  2016年以来,广东省委办公厅派出对口帮扶工作队进驻省定贫困村——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在厅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工作队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奋斗,用4年多时间将一个昔日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问题村”建设成为代表清远市参与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大比拼的“清远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如今,河头村的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村内建成了九龙峰林小镇国家4A级景区,由碧桂园协助打造的碧乡客栈特色民宿广受欢迎,带动河头村及周边村民300多人固定就业,每年仅发放工资一项即超过1000万元;村里引进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桑芽菜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的加工厂。目前,河头村的桑芽菜种植面积800多亩,带动九龙镇共种植超8000亩,成功获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品。村民们全部住上了安全的住房,喝上了洁净的水,走上了畅通的路,“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得到全面落实,52户贫困户全部达标退出,贫困村的帽子成功摘掉,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4年多的时间里,正是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没有太多文化底蕴、不具备优越发展条件的贫困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因对困难预判不够等原因,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走了一些弯路。这期间探索的成功经验、遭受的失败教训,对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才更具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意义。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河头村的发展,是无数贫困村变化的缩影。不得不说的是,作为刚刚摆脱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孩,未来和前景无疑充满着希望,可就当前而言,仍然还处于摇摇晃晃、蹒跚起步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掉队,必须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来激发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对扶贫产业出台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操性的支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对口帮扶以来,各帮扶单位想方设法引入帮扶项目,努力实现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但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贫困村引进资金、引进项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些产业逐步走上正轨,一些产业仍在摸索前进之中,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支持举措。建议制定扶贫产业、扶贫企业认定标准,设定包括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尽快完成认定工作。对被认定为扶贫企业的,一方面,要在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大部分扶贫企业的发展基础仍然相当脆弱,应合理运用“一事一议”等工作方法,切实帮助扶贫企业解决前期由于政策把握不准导致的一些问题。在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势必还需要涉及一些乡村建设用地等政策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是对乡村振兴负责。

  突出教育在促进稳定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从近几年在扶贫一线掌握的情况来看,相当比例的贫困户之所以贫穷,与文化程度低、掌握技能少息息相关。一个农村家庭,如果有一个孩子通过读书走上更广阔的发展之路,就有可能带动一家人摆脱贫困。发展农村教育,就要加强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用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短期内努力就能改变的就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方面存在的巨大短板,部分乡村教师因为长期缺乏流动导致干事创业激情减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滞后。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由地级以上市教育部门参照派驻帮扶工作队的办法组织教学骨干对口支援乡村中小学,设立对口帮扶期限,支援结束后给予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倾斜。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市结对帮扶中小学学习轮训,学习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持续跟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至少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与此同时,要在贫困户中大力培养“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南粤护工”,切实提升现有劳动力技能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扶贫产业能够落地生根、成长壮大,让更多本村本土居民能够逐步胜任更高一些的职位。

  进一步凸显各级扶贫部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主心骨”作用。具体而言,省级扶贫部门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宏观的规划指导,市、县、镇三级扶贫部门则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扶贫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责任,成为扶贫工作的“主心骨”,实事求是地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口帮扶以来,各级财政、各对口帮扶部门以及社会力量投入了不少资金。进入后脱贫时代,如何规范管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及早摸清底数、及早建章立制、及早对接监管,避免资金资产流失。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精准帮扶这些年,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大批扎根基层、建设基层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但是,仍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部分镇村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农村基层,“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有所改观,但“事难办”或者办事效率低下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拦路石。建议加强对镇村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本领和情怀,真正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坚强前哨。要从严控制镇村干部数量,重视提高干部的道德操守、能力水平、工作效率,坚持宁缺毋滥。针对极少数村民对村中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的情况,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变“给我上”为“跟我上”,让村民学有标杆、做有示范,进一步调动群众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锤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镇村干部处于与群众接触的最前沿,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小事件往往会成为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大决口,作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时时刻刻从严要求、警钟长鸣。对口帮扶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是代表着党在基层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抱着到基层镀金、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待工作,势必会影响党的形象,同时贻误发展时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如果继续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要对干部年龄、学历、德才表现等进行严格要求,挑选“来之能战”的业务骨干。要加入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力量,利剑高悬,加强震慑,用刚性的纪律约束确保对口帮扶干部、镇村干部心怀敬畏、心怀群众、干净干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际来总结和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正当其时。一方面,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在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些年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彪炳史册的伟业,前无古人。但这仍然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将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助力全国人民同圆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我们拭目以待。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