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昔日“空心村”,如今焕“红”颜

2021-03-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拉 陈冰青 刘家业

新山村的民宿茶园

  ◎《南方》杂志记者/李拉 陈冰青 刘家业 发自汕尾

  ◎本文责编/刘树强 林琳

  新春佳节刚过,新山村红色文化广场,大榕树上仍然挂满串串红灯笼,装点村容村貌,喜庆浓郁,年味依旧;绿荫树下,休憩闲聊的村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谈笑风生,和乐融融。

  新山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距离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仅5公里。这里是有名的“红色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农民运动先驱彭湃曾在这里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广大村民踊跃投身革命,涌现了“一门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广为传颂的感人事迹。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村里青年大量外出务工,这个原本有山有水有田的鱼米之乡曾一度沦为“空心村”。

  近年来,新山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充分活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如今,一个集红色教育、民俗传承、乡村度假、田园休闲、滨水活动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已基本建设完成,村美人靓的新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和“红色村”,更成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

  红色史迹处处可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新山村背靠鹿境山,前临丽江河,后绕黄江河,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是海丰八景之一“丽江月色”所在地。

  民间俗语有谓:“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贵出英雄。”新山村自古崇文尚武,人才辈出。1922年,彭湃和妻子蔡素屏(原鹿境乡人)到达鹿境大山脚村(新山村)宣传农运,该村的吕培其、吕焕标(时任海丰中学校长)、吕祖怡等先进分子积极响应。后来,在曾为彭湃贴身护卫、后任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等职的万维新带头发动下,1923年,在大山脚村(新山村)组织成立了农会,吕培其任会长,会址初设在村内公馆义平社,群众也纷纷响应参加,农会迅速发展,不久拥有会员近500人,在全县有很大的影响力。

  1925年3月,随着东征军进入海丰,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创立。之后,新山村相继成立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队伍发展到50多人,队部设在吕培其家,把村中心一个较为宽阔的老灰町作为军训场,队伍时常在此进行训练。

  从此,该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一波又一波的革命热潮。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新山村广大村民踊跃参加革命,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仅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8名。村里现仍保留着新山农会旧址,农军赤卫队队部旧址等红色史迹,革命精神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空心村”换新颜,深挖红色内涵

  然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偌大的一个村最少的时候仅剩300人居住,留下来的几乎都是孤寡老人,成为一座“空心村”。村集体经济不断下滑,村容村貌无人顾及,烂泥的村道,成堆的垃圾,破旧的房屋,整个村子没有一丝朝气。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新山村开始抓住时机,结合乡村振兴,从软件、硬件设施同时发力,提升村里的人居和旅游生态环境,并先后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拆除破旧危房和露天茅厕,清理垃圾及池塘淤泥,加大宣传力度,杜绝各种陋习,村容村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除了做好外部硬件设施,新山村还不断更新内部软件设施,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产业。他们充分利用村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始挖掘红色故事、整理村内老人口述史,讲好新山红色故事。村里建起了新山革命纪念馆、火炬广场,并将农会旧址、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打造“红色一条街”,力图建设集旅游休闲和红色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新山村的党员干部觉悟比较高,有一名党员为了新山村的红色建设,捐献了8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现在建成的3130平方米红色广场,以前是老宅地、旧房子,也都是村民捐出来的。”深圳市龙岗区卫生健康局驻新山村第一书记缪国文说。

  打造党员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

  今年春节期间,红色文化讲解员朱璇十分忙碌,每天都要接待多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没有休憩时间。

  新山村结合红色革命主题教育,打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基地,并在2019年被汕尾市确立为第二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该村还专门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红色文化讲解员,朱璇便是其中的一位。

  “起初担任讲解员是有压力的,我本身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新山村红色文化内容又多,要在短时间内胜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璇说,不过通过学习和资料搜集,以及向村里的前辈们讨教,听他们讲新山的历史,自己慢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像朱璇一样,新山村的党员干部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领富带富能力。新山村党员教育基地自2019年1月成立之后,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党员教育活动,在全村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

  缪国文表示,按估计每年大概有20万名党员干部到新山村培训,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接下来,新山村还会好好地利用党员教育基地,继续深挖村里面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打造成红色文化学习基地,让大家把这些故事学习传承下去,融入工作中。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踏入新山村,有一片颇具岭南特色的建筑显得格外突出,这是返乡创业青年吕凯旋参与投资修建的民宿。春节已过,游客依然熙熙攘攘,在附近集市开店的村民们也乐开了花。

  近年来,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带动下,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日渐发展,一些村民在村里办起了独具风味的农家乐,食材是农户自种自养的,备受游客们青睐,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现在村民回流,已经有1000多人在村里居住,村容村貌好了,赌博、赤膊、大声喧哗等现象都没有了。”村民吕宝笑着说。

  打造红色村,盘活红色文化,新山村不仅唤起了民众的红色记忆,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更能感受到汕尾海丰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红色词条

  义平社

  义平社,即旧时为乡里缴交公租和粮食的地方,因当时鹿境乡一片较为富裕,公家有田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该社址依山而建,南面是鹿境山,北面为一片空旷谷町,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是典型的南方民居。在农会建立前期,彭湃、蔡素屏和吕培其、吕焕标等同志利用义平社不引人注意的特点,在此秘密开展农运活动。农会刚建立时,该社被作为农会会址,后因农会不断壮大,农会迁移至大塘边吕培其家。自卫军和赤卫队成立后,义平社又被作为存放枪支弹药的仓库。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