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为“一号文件”谋“一号方略”

2021-03-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杨洋

历经两任佛山派驻扶贫干部接力,云浮罗定市附城街道新民村如今已经实现脱贫,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本文责编/李焱鑫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号文件”,明确“一号方略”,我国的“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农业新基建……2021年全国两会上,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和委员的议案、建议、提案,都高度关注“三农”议题,从庙堂之高的论道,再到田野大地的实践,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谋划着破局之策。

  扶上马,送一程

  过去这一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1年的“一号文件”与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过渡机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而这一程应该怎么走?

  面向“十四五”,广东省扶贫办明确,全省将健全政策,推动政策举措平稳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机制办法借鉴应用到乡村振兴上,建立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针对广东的现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大中央部门层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二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对广东给予财政支持。“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突出,包括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等粤东、粤西、粤北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较重,恳请中央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戴运龙说。

  有了资金的保障,还需要有制度的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认为,应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针对当下许多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今年提出了《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的提案》,“农业规模经营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建议立足小农分散的国情农情,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在刘昕看来,扶上马送一程中的“一程”有着特别的意义:“就是要把决战脱贫攻坚的制度机制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为实现乡村建设向现代农业发展打牢基础。”

  升级新基建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李小兰建议,应该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让外面的人和资源愿意来,村里的农产品出得去。

  从脱贫到奔康,修好了马路,还要升级“网路”。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发改委透露,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广东是数字农业探索的先行者。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去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在“后脱贫时期”加强乡村振兴的建议》,建议应大力提升农村数字化生产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这一建议今年已获国家乡村振兴局答复,表示将加大对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提升农村数字化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魏明提到,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扩大应用,激活发展新动能。在梅州市大埔县,广东移动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5G+农业”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分析分享种植园的地力、肥力、土壤干湿度、果树不同生产时期的信息,为农产品的“种、管、采、卖”提供全方位支撑。在阳江市阳西县,鸡乸村罗非鱼数字产业园通过物联网技术全程监测水体温度、水质EC值、水质溶氧量等几种与罗非鱼生长息息相关的水质环境数据,打破了传统渔业依靠个人经验判断的管理方式。

  农业农村新基建,并不仅限于数字建设,也包括新经济下的农村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坏在地里,更为凸显冷链体系的重要性。有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客观上也会促使整个农业生产链条更为专业化,今年还提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案,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

  打响种业翻身仗

  打完脱贫攻坚的决战,乡村振兴还有新的仗要打。

  而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来说,迫在眉睫的就是事关“卡脖子”的种业翻身仗。

  “卡脖子”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一般都和芯片、光刻机等高精尖的工业联系起来,但农业的种业又如何与“卡脖子”挂上钩?刘昕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他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世界种质资源大国,种子企业多而不强,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饲用玉米、大豆进口依存度逐渐增高,高端的蔬菜种子高度依赖于国外,关键时刻就会被‘卡脖子’。”

  刘昕分析,目前世界种业市场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大型种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外延并购,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我国应该突破种业瓶颈,才能缩小玉米、大豆、生猪、牛羊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全国两会,刘昕带来两份与种业有关的提案,其一关于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推动种业自立自强,建议通过建设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联合体、重视建立种业财政支持长效机制等,加快育种全链自主创新。

  而广东省,已经在这场翻身仗中打响战斗。

  2月2日,距离2021年全国两会开幕还有一个月,广东召开现代种业发展交流座谈会,透露广东正在起草《广东省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并编制《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通过组建广东种业集团,逐步将种业集团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

  3月的北京,春意融融,“三农”工作重心迎来历史性转移的节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委员凝聚人民智慧和伟力,为2021年“一号文件”的全面落实提供“一号方略”。

  富饶的南粤,东风正暖,田野上早稻春耕已经开始,河塘里的鳜鱼正肥,物产丰盛、生机盎然。从种业翻身仗,到农业农村新基建,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广东正在实践的“一号方略”来自大地,最终也将写在大地上,为广东的乡村振兴提供深厚的滋养。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