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泥潭村”变最美乡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1-05-17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冰青

  ◎《南方》杂志记者/陈冰青 发自韶关南雄

  ◎本文责编/刘树强 林琳

  粤北三月,气温舒适。走进韶关南雄市灵潭村,宛若置身于一幅明净的画卷,开阔的田园间,小洋楼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子中央是一汪碧水,水中有桥,桥上有凉亭,亭台映水。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广场,村民正在休闲娱乐。

  谁能想到,2016年在被列入省定相对贫困村时,灵潭村还有个让村民难以启齿的名字—“泥潭村”。5年前这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一片脏乱差的落后景象。作为广东省第二批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示范点,灵潭村党总支把红色传承作为根本动力,把引领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让基层组织“强”起来,红色记忆“醒”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村容村貌“靓”起来。

  灵潭村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韶关市委和南雄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广东省纪委的精心帮扶下,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建设的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灵潭村也是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研究基地、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地。近年来,南方杂志社与南雄市委携手共建,全面利用好“双基地”平台,共同打造党媒与地方融合的新型“南方—南雄”样本和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典范,助力“基层党建之花”在南雄这片红土地上越开越艳。

  铭记革命精神,秉持初心前行

  灵潭村位于南雄市珠玑镇北部,在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的中间节点上。全村以丘陵地貌为主,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红色人物、红色遗址和红色事迹,是红色革命老区村,也是红色英模钟蛟蟠的故乡。钟蛟蟠是走完长征的3个南雄人之一,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同年9月去延安汇报工作时不幸遭日军飞机轰炸而牺牲。

  灵潭村是南雄农民暴动的策源地。1928年2月12日,中共南雄县委在灵潭村鸳鸯围内召开会议,决定第二天晚上举行武装大暴动。暴动取得了成功,轰动全省。

  这里还曾是广东陆军总医院的驻扎地。1940年至1944年间,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陆军总医院在灵潭村驻扎了4年,其间医院医病救人、兴办学校,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还能看到当年陆军总医院遗留下来的物品。

  红色文化是灵潭的“魂”。现在,红色记忆重新在这片土地上苏醒,红色元素遍布每一个角落,红色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讲古”。

  灵潭村“红色村”示范点在2019年全部建成,现如今南雄鸳鸯围暴动策源地、陆军总医院、钟蛟蟠故居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复与建设已完成,同时建设好“红色历史讲堂”和村级党建小公园,打造一批“党味”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开发特色农家乐,村民吃上“旅游饭”

  “从大年初一到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每天都有2000多名游客,寄心小院民宿天天爆满,游客一房难求。下一步咱们村想通过挖掘红色历史文化,把农田整合起来,发展农旅,让客人来到咱们村有得玩、有得采摘,能够把客人留住,让客人来到我们这里更加有收获。”灵潭村党总支书记黄建忠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据了解,寄心小院是南雄市通过文旅产业的投资、开发、运营,打造“文旅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旅融合一体发展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和尝试。

  “灵潭村的农旅综合体项目不是一桩生意,不能纯粹用商业眼光来看待,它蕴含着我们的使命与情怀。”在谈及灵潭村农文旅综合体项目的打造逻辑时,岭南股份董事长助理、战略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云鹏表示,“我们所做的是在社会、村民、企业、政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以期探索出一个多方共赢的岭南农旅模式,并推广复制。”

  如今,该项目与珠玑巷、梅关古道两大著名景区形成联动与互补,进一步延伸本地旅游产业链,提升南雄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这里距离南雄城区仅20分钟车程,村内各自然村有硬底化村道相连,非常便利,道路配置有路灯,休闲农业游乐场全家老小都很喜欢,还有我喜爱的农家菜。”家住南雄市区的张先生春节期间驾车来到灵潭村,体验一把乡村自助游。

  周末前来打卡游玩的李女士在油菜花田留影:“这个地方风景特别好,空气清新,而且这也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地方,我们过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回归初心,也希望全家出游的食住行都有,工作忙碌之余能让身心放松,灵潭村真是个好地方。”

  因气候回暖,当下灵潭村油菜花田已经披上了五彩外衣,极目之处尽是金黄的、粉的、白的各色花海,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与远处灰瓦白墙的村庄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全面发展产业,加强“造血”功能

  “这里的美食也相当有特色,味道独特的黄焖酸笋鸭、新鲜美味的黄焖鱼、营养却不腻的腊鸭等众多美食,为当地吸引了大量的‘吃货’。但要说最有特色的,那一定是当地的腐竹。”灵潭村干部带着记者来到天润腐竹厂。

  灵潭村是一个豆香浓郁的村庄,村民传承着祖祖辈辈留下的腐竹制作手艺,起早贪黑地制作一张张“豆浆皮”。在机械化的现代社会,城市化建设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慢工细活的灵潭腐竹制作手艺,却悄悄地沉淀下来。

  “天润腐竹厂是灵潭村的重要收入来源,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节假日的时候,腐竹厂的工人都忙不过来,产品供不应求。”腐竹厂经理何文皇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向厂房走去。在与时间的抗衡中,灵潭村的手工腐竹保持着“家乡的味道”,因它的味美、健康、绿色,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农产品,传承着豆香浓郁的乡土文化。

  “老百姓要富,村集体也要富。”如今,村貌日新月异,除了得益于帮扶单位的精准帮扶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源于自身强劲的内生动力—“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近年来,灵潭村党员干部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15年,灵潭村集体收入只有1.5万元,村“两委”号召力不强,办事有心无力。村党总支部理清发展思路,盘活村内“红色资源”,探索构建了“租金+薪金+股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并成立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建立腐竹生产、光伏发电、乡村特色旅游、新型农业生产与服务等四大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灵潭村的光伏发电除了供给村民使用,剩余量全数卖给长期合作的南方电网,所得收入全部投入到村子的建设,这是灵潭村的一大特色。”展望未来,村干部道出了对“红色村”发展的心声,“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希望灵潭村实现脱贫后能奔向全面振兴。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村子里的基础建设,把红色教育及旅游业发展起来,打响灵潭村的名声!”

  现在的灵潭村,不光钱袋鼓了,同时颜值也高了,内涵也提升了,红色美丽乡村这个称谓实至名归,以“红色文化”“古城风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红色词条

  灵潭鸳鸯围——南雄农民暴动策源地

  “鸳鸯围”位于珠玑镇灵潭村,1928年2月12日,中共南雄县委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出席会议的有曾昭秀、陈召南等县委成员和赤卫队领导成员10余人,还有赣南党组织派来的梁明赤以及参加南昌起义后来到南雄的陈夷坚、张仁、吴志英等。会议决定在次日晚上举行全县武装大暴动,并作了周密部署。第二天晚上,天下着大雪,全县农民在同一时间举行了武装大暴动,暴动的规模之大全省少有。鸳鸯围成为南雄农民暴动的策源地。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