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买全国、卖世界”——广东消费扶贫记

2021-01-22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温柔

  广东全力构建供应、流通、销售全链条和体系化消费扶贫模式,大力推动消费扶贫进入“快车道”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刘龙飞

  “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示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近年来,广东省把消费扶贫作为推动产业扶贫、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分类施策”,全力构建供应、流通、销售全链条和体系化消费扶贫广东模式,大力推动消费扶贫进入“快车道”,全力推动全国扶贫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数据显示,近三年,广东累计采购销售中西部地区扶贫、带贫产品金额591亿元,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动消费扶贫方面广东更是创下多项全国率先:率先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率先成立省级消费扶贫工作专班、率先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率先将消费扶贫纳入省级扶贫日的活动内容……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广东将中央部署与地方创新相结合,为全国贡献了东西部社会扶贫协作的广东经验与广东方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治菊表示。

  搭建产销桥梁

  “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期以来,产销不对接一直是制约产业扶贫成效的痛点和堵点。如何为好产品觅得买家?如何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推进消费扶贫必须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只有供需双方互利共赢才能持续发展,消费潜力才能转变为脱贫动力。”据广东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广东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市场、信息、技术等优势,创新打造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供销平台和销售渠道,构建市场化立体消费扶贫交易体系,畅通销售链,让好产品不再怕卖不出去。

  走进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牦牛肉干、野生香菇、新疆红枣、广西砂糖橘……琳琅满目的优质扶贫产品汇集此处,供人挑选。

  2019年9月,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简称“交易市场”)正式开业,让“产”与“销”有了稳定的结合。

  据悉,交易市场按照“政府搭台、适当补贴、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运作,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被全国妇联设立为“全国巾帼助农创业广东基地”。

  “目前,已有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17个省份入驻消费扶贫专馆,以及广东21个地市、省供销社、省妇联等单位组织企业入驻,建设省级、市级和企业消费扶贫专馆58个,在入驻的场馆中有3200多家企业过万款商品。”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敏介绍。

  目前,在交易市场的带动下,全省共建成消费扶贫专柜5100多台、专馆250多个、专区660多个,认定6个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15家示范店,推动建立了全国消费扶贫广东馆,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扶贫交易体系。

  谢治菊认为,广东发挥了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市场优势,根据“西部所需,广东所能”,实现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的东西流动,探索“广东企业+西部资源”“广东市场+西部产品”“广东总部+西部基地”“广东研发+西部制造”的东西部深度合作的发展模式。

  “未来,可以将乡村旅游、数字赋能与消费扶贫结合,创新开展果树认养、茶园租赁等参与式消费扶贫做法,激发消费者扶贫情怀。”谢治菊建议,在销售环节,需要进一步引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实际上,为进一步扩宽扶贫产品的销售形势,广东建设了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网、“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东西优选网等线上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移动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提升品牌价值

  产品供给的规模和品质是消费扶贫经得起市场考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能否实现“细水长流”的关键因素。

  “广东根据被帮扶地区实际条件,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做大产业规模,打造优质品牌,提升消费扶贫产品供给水平,构建贫困地区产品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链。”广东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进超市、餐馆,一个黄色罐装饮料的身影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购物车里、餐桌边。这罐名为“刺柠吉”的饮料,是广州广药集团结合贵州刺梨产业优势研发生产的一款新产品,一步步从贵州深山走到人们的餐桌上。

  作为粤黔两地深化产业合作的产物,深山里的小小刺梨不断变身,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产业链深加工延伸,形成了刺梨饮料、润喉糖、气泡酒、果醋等“刺柠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

  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链,让更多像刺梨产业的扶贫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从源头提升产品品质,广东大力提升基地生产标准。在省内培育建设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加大产销对接,推进农产品检测、仓储、加工、运营一体化发展,目前已在深圳、清远等地培育6个“双创”基地。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推广认证制度、溯源制度,在全国88个地市认定生产基地808个,其中中西部地区517个,在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建设种养殖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

  比如,深圳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好产品。一方面实施科技支农行动,引导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专业机构,以及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对口地区帮扶,给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另一方面开展“圳品”认证,给广西沃柑等28个农产品贴上“圳品”标签。

  此外,广东大力实施“粤字号”农业品牌创建行动,提升扶贫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扶贫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广东已有“清远农家”“善美韶农”“万绿河源”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力地带动了扶贫产品品质提升。

  针对提升扶贫产品品牌价值这一问题,谢治菊建议可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推进扶贫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与统一认证,如借鉴宁夏盐池滩羊、安徽砀山梨等,从产品品质、地方文化和符号设计上突显品牌价值。

  政企引领、全民参与

  在谢治菊看来,坚持自上而下高位推动,做好消费扶贫政策供给是广东消费扶贫最大的特色。

  实际上,为加强消费扶贫制度的建设,广东建立了省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省、市两级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将消费扶贫工作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省级部门印发消费扶贫相关文件10余份,各市结合实际制定消费扶贫专项方案或促进措施,为消费扶贫提供支撑。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之外,广东还积极发动各方广泛参与消费扶贫,完善全社会参与的生态链。比如,广东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供销社联合打造消费扶贫平台——广东政府采购扶贫馆,为全省各级预算单位采购扶贫农副产品提供高效、便捷的购买渠道。全省各地市纷纷通过工会、供销社等渠道,开展政府采购,截至2020年8月,全省政府采购消费扶贫产品金额达3.49亿元。

  此外,广东还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相结合,在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客源互送、精品线路、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旅游协作,做大做强旅游消费扶贫。

  比如,依托广西“老、少、边、山”特色旅游资源,借助粤桂文化旅游扶贫协作平台,打造“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活动,对泛珠9+2地区的游客和旅游企业,给予门票、自驾、航线优惠政策以及包机专列奖励,扩大旅游消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9年广西全区共接待广东游客超过4300万人次,占接待外省游客约15%。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