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从三个视角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9-11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悦理轩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深厚,方向明确,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涵

◎悦理轩

◎本栏责编/李育蒙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断。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可以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深厚,方向明确,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涵。

《增广贤文》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饱含着智慧,充满着启迪,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虚无之物,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个结合”的必然结果。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世界文明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其根本之因就在于传承。五千余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在绵延不绝的代际传承中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滋养。

根深才能叶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底蕴才能行稳致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常说的要做到“守正”。

“古为今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立足现代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改造和转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坚持古为今用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也就是常说的要做到“创新”。

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文明既包含着古代文明,也包含着现代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始终在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既推动了中华文明焕发新荣光,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现代化”一词是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说到现代化,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用于描述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它突出表现在,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转型和转变。

现代文明是现代化的结果,是基于现代化的条件和现代化的特征所形成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这个新形态里,有文化的现代化,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两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要着力激活各种发展资源,真正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在这个新形态里,体现的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民至上”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指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融入其中,确保其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进。

在这个新形态里,体现的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而来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可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完美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在这一契合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跨越。

“天下一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可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说到文明,它总会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指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文明自产生以来,在世界各地就以多样化、多元化的样态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各种文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不断发展进步。

纵观古今,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蕴含的“和合”智慧,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取长补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各民族虽然文化、风俗、语言、宗教等各异,但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基因,不断吸收、嵌入和融合优秀文化元素,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放包容推动着中华文明走到今天,也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文明,就应该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不应该是冲突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祛除的是文明冲突,弘扬的是文明和谐,将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一步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必将致力于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在“第二个结合”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善于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惠及世界。

◎执笔/孔德明(作者单位: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