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双水镇委党校:薪火相传一甲子,坚守初心六十年

2019-01-14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健鹏

  

  一有空,老党员就会来党校看看,双水党校是一个让他们感到骄傲的名字。钨丝灯、木桌椅、黑板,曾经的教员们的授课书籍、笔记、剪报,静静地陈列在柜子里,似乎在对前来上课的党员们诉说着过去的光荣岁月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江门

  ◎本文责编∕张蓓蕾

  走进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的“初心大讲堂”,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过去。钨丝灯、木桌椅、黑板,曾经的教员们的授课书籍、笔记、剪报,静静地陈列在柜子里,似乎还在对前来上课的党员们诉说着过去的光荣岁月。

  在一楼校史展览室中,《南方》杂志记者遇到了曾经的学员、现在已经86岁高龄的梁叔。一提起双水党校,梁叔就竖起大拇指。他说,一有空,他们这些老党员就会来党校看看,双水党校是一个让他们感到骄傲的名字。

  也难怪双水镇的党员们这么自豪。一件事情,能坚持十年八年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双水党校,一直默默坚持开办了60年。60年来,双水党校历经六次迁址,曾经的很多事物已经物是人非,但不变的是双水党校的初心和使命。

  白手起家,扛着锄头去上学

  双水镇上凌村将军山,位于双水镇西南部,离镇中心有10多公里路程。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树木林立。多位双水镇老党员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这条路,就是当时来党校上学的学员和教员们开辟的,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是党员们亲手所种。

  1959年,为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双水镇委党校的前身双水公社管理委员会党校成立,校址选在双水圩第一街的旧公社社址内。成立后,由于培训的学员人数较多、场地不足等客观原因,双水党校历经四次搬迁。1977年,党校迁到将军山大圣庙,并在此扎根17年。

  现在已经82岁的温耀全老人,是双水党校的第三任校长。他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当时选址在将军山,是因为这里特别清净,适合学员们静下心来学习。不过,当时将军山是一片荒山野岭,没有路,没有灯,没有课桌椅,晚上睡觉还经常听到野兽的声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时,党校号召学员们扛着锄头上山,平整道路,同时在道路两旁栽树。经过几代学员的共同努力,在杂草丛生的林地里,一条通往党校的道路被开辟出来。

  “当时真是‘白手起家’,但党员们有着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没有课桌椅,我们就到处收集坏了的课桌椅子,自己修理。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就扛着锄头,在大圣庙下面的一块荒地里开辟出小农场,种水稻,种瓜果,作为食堂的粮食补充。”温耀全说。

  多位老党员向《南方》杂志记者表示,当时能去党校上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温耀全说,当时他作为校长,很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跑来找他,想去党校上课,但因为名额有限,每个来上课的人,上级党组织都要做一番考察。尽管如此,党员们上党校的热情依旧不减。

  在双水党校现址的三楼,摆放着一辆自行车。双水镇党委委员、党校副校长梁志成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66年,时年23岁的张桂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被安排到党校集中培训,然而党校距离她家有10多公里远,步行要两个半小时,而且还要带着两岁的儿子一起上课,非常不方便。为了到党校上课,张桂兰跟丈夫商量,决定卖了家里的小牛,买一辆自行车方便上课。在她离世后,家人将这辆意义非凡的自行车捐了出来,留作纪念。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为什么双水党校有这么大的魅力?温耀全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这首先要归功于上级党委创办党校的初心。

  “我们党创办党校的初心就是教育宣扬党的理论与精神,保证每一名共产党人都成为合格党员。”温耀全说,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时期,上级党委一直都保证双水党校有领导机构、有学习场地、有授课教师、有教学课程,这是双水党校能够一直坚持办下来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授课方面,双水党校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党校创办初期,党校除了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外,针对不同领域的学员们,党校还举办一些农业技术、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共青团干部等专业学习课程。

  为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落到一线,温耀全与教员们一起,收集双水镇党员的先进事迹、双水干部廉政作风等,编成民谣,让党的政策和双水党员的先锋模范故事广为流传。

  “比如当时我们有个党员,是个插秧能手,于是我们编了一首《双水党员赞歌》,来赞美他的先进事迹。”温耀全说。据介绍,当时,双水党校每年协作制作歌曲达20首以上。

  双水党校第七任校长谭群可老人回忆,当时,学员们上午上课,下午劳动,课间休息,教员们就和学员们一起唱歌,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1977年,双水党校在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下,在大圣庙附近扩建了新的教室和宿舍。正是从那一年起,双水党校开始了全镇党员大轮训,每年把全镇所有党员都轮训一遍,一直持续到今天。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双水镇上下都对党的政策有些疑虑。当时在双水党校担任教员的张北运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双水党校组织当时的学员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并号召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

  “当时,在集美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进行大包干种柑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就把他请到党校来,给大家讲课传授经验。除了致富能手,我们还邀请乡镇企业家、产业带头人等上课堂,为党员们答疑解惑。”张北运说。

  在双水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双水镇的经济开始腾飞,一举成为江门地区首个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亿元的非城关镇。张北运说,这与党员们在双水党校受到的培训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线上线下结合,建立全方位培训体系

  集美村党委委员张社深最近有点烦恼。集美村是双水镇传统的柑橘产业种植地,村里有3000多亩柑橘田。去年以来,柑橘田深受黄化病之苦。后来,他参加了双水党校的培训,学会培训上所教的内容后,张社深教给了柑橘种植户,全村柑橘黄化病蔓延的势头被遏制住了。

  在大圣庙办学17年后,双水党校又历经两次搬迁,搬到了现址双水圩振兴公园旁的党校大楼,变成了一所大型综合性学校。

  据介绍,去年以来,双水党校结合本土实际,建立起了全方位培训体系。双水党校通过组建43人的基层讲师团,把先进典型人物、致富能手、专业技师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师资库。教员们沉下身去田间、车间一线现场教学,并制定了“套餐式”培训课程,让学员通过“点餐”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不少像张社深这样的学员都对此赞不绝口。

  此外,党校还打造线上“指尖课堂”,推出“新时代讲习所”栏目。梁志成介绍,因为很多老党员听不懂普通话,双水党校因地制宜,发布了粤语音频“微课堂”,用粤语录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宣讲,受到了党员们的一致欢迎。

  为什么双水党校能够60年屹立不倒?双水镇党委书记、党校校长刘国培表示,双水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双水精神”,这种精神推动了双水党校的发展,也激励着双水人砥砺前行。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