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永葆领导干部“担当”本色

2019-04-2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容剑锋

  

  “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容剑锋(深圳市委组织部)

  ◎本文责编/张蓓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高频词,就是“担当”,并专门将“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强调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去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思想教育、用人导向、容错纠错、关心关爱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态度。干部担当,需要组织的撑腰鼓劲,更重要的在于干部自身修为、知行合一。

  铸牢担当之“魂”

  让思想永远在修行路上,铸牢担当之“魂”。领导干部的担当,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首先来自内心深处的信仰笃定、信念坚定和思想自觉,这是敢担当、善担当的前提条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走向辉煌》一书中说道:“什么才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力量源泉?此刻,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回望历史?怎样避免走得太快太远,忘掉当初出发的理由?”金一南之问发人深省,他问的是“根”,思的是“源”,找的是心中的信仰、脑里的真理、脚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从没有哪一个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为心中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有志之士。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说,“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事业抱有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背后,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坚守、至死不渝。当前,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市场经济风急浪高,意识形态暗流涌动,我们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坚定理想信念,就会把握不住自我,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担当精神,必须常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常培为政之本,最根本的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最宝贵的思想财富、最强大的精神指引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责任,认真学习领会,自觉从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用以观察大局大势、掌握方针政策、判断是非对错、谋划推进工作。

  把稳担当之“舵”

  对准事业“城墙口”冲锋,把稳担当之“舵”。历史和实践表明,担当之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随时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扰、诱惑甚至挫折。这个时候,能否保持定力、迎难而上,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是判断党员干部担当与否的重要标准。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回忆他在革命生涯中遭受的多次挫折:“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然而,逆境中的毛泽东依然能够坦然面对,始终一心向党。特别是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在长达两年时间里,对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失去了发言权。但是,他没有忘记革命事业,反而更加冷静思考,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对农村情况进行了系统扎实的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默默积累着经验。他曾对周恩来表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革命时期如此,建设和改革时期也如此,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才能有所作为。当前,改革各项事业进入了深水区、无人区,任务更加繁重,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瞄准大局干事创业,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勇往前行。

  淬炼担当之“心”

  把实践实干积淀为熔炉,淬炼担当之“心”。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实干,就是最好的担当。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就要有干的行动,就要有干的劲头,就要有干的胆魄,在实践实干之中体现并提升担当精神。李瑞环同志在《看法与说法》一书中提到:湖北神农架地区野猪糟蹋庄稼厉害,有人想了个“高招”,用录音机录上狮、虎的吼声和人声、枪声,用高音喇叭播放,开始果然有效。但几天后,野猪发现只是叫喊而没动作,就把绑喇叭的杆子拱倒了。当地人说,说空话、唱高调连野猪都骗不了!我们干工作也是这样,担当作为不是喊出来的,装出来的,需要实打实地行动、真枪真刀地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干,就要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认准了正确的方向,即使“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是干不好事业的。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二号主角雷东宝就是一个干劲十足的改革闯将,退伍的他当上村支书,为了摆脱贫穷,敢闯敢干,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终于把一个“吃不饱饭、娶不上媳妇”的贫困村,变成省里有名的富裕村。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扛起担子,实现从“给我上”变为“跟我上”,从“戴着乌纱帽干”转为“拎着乌纱帽冲”,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激昂担当之“志”

  弘扬敢于斗争的风骨,激昂担当之“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斗争精神既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电视剧《亮剑》将李云龙形象一夜塑造成为经典,“亮剑”精神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应对斗争,我们要有战斗的勇气,要有敢于迎敌的气势,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有这股勇气,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当前,我国进入了夺取伟大斗争全面胜利的重要攻坚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场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面对日益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错综复杂的风险隐患矛盾,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像李云龙那样保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的昂扬劲头、铮铮铁骨,切实在急难险重岗位上真枪真刀磨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应对大风大浪中涵养蓬勃的斗争精神,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特别是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能够坚定不移、旗帜鲜明、亮剑碰硬、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展示新担当新作为。

  厚植担当之“能”

  如饥似渴抓学习、强本领,厚植担当之“能”。担当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味蛮干,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多种素养才能实现。能力从哪里来呢?唯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总书记本身就是以学习促担当的典范。他曾回忆说,上山下乡的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另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其中,“30里借书”的故事就是那个时候发生的。总书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陪伴习近平总书记至今。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应该说,今天,党和国家事业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前所未有,对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政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使自己的政治素养与党的要求相适应、与岗位职责相匹配;要以专家的标准提升素质,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主动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使自己的素养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练就干事创业的看家本领。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