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入心入脑,让学校思政课“活起来”

2019-04-2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石静莹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是深刻、生动加生鲜,才能更有效。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活于教材。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照本宣科。语言要鲜活、生动、风趣,但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找准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今年3月18日,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正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今天我们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样的座谈会由党中央来召开是第一次。我在这里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省委书记李希强调,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重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广东在省委书记李希的要求下,打造出了一支有活力、有能力的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富有竞争力的思政课“第一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扎实实做好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

  上好“思政第一课”

  3月27日上午,在华南农业大学的礼堂里,校党委书记李大胜以《粤港澳大湾区与大学生的责任》为题,为300多名大一本科生讲授“思政第一课”。他要求新生们要增强使命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嘱托,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下功夫学习锻炼好本领,为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好准备。

  这样的“第一课”,并不止这一堂。今年3月底,广东省教育厅发出了《关于做好2019年春季学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率先试行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2015年至今,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纷纷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3月底到4月初,广东各高校基本都完成了“思政第一课”。例如,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教授以《努力奔跑,追寻梦想—自觉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2019年新年贺词“我们都是追梦人”切入,并从“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自觉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该怎样“自觉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各学院党委书记,往往会从本专业出发,给新生们上“思政第一课”。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廖新权为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时,解读了全国政协工作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大民生热点等,强调师生在学习中关注民生热点与自身专业的契合度。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志则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题,为361名本科生上了“思政第一课”,阐述了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打造有力的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华南师范大学,就有这样一群“女神”老师,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把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春风化雨的课堂讲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青兰任教多年,一直为本科生讲授思修课。为了打破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产生兴趣,张青兰会和学生探讨时事热点,讨论更多问题。

  生动的课堂还有赖于丰富的教学方式,张青兰喜欢让学生上台展示,或者开展辩论赛,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她营造的开放式课堂氛围中,学生往往围绕某一观点争论起来,思维互相碰撞,激发学习动力。

  这些富有魅力的老师,不仅在课程教育中是学生们的指路灯,更在生活与工作中对学生们无微不至,让学生们对思政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为老师们点赞、“打call”。

  创新丰富的教学方式

  思政课的改革往往会出现一些挑战,新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涌现。

  老师们正在不断尝试改革,尝试着更多的新媒体式的呈现。“一些老师正在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和兴趣,以期给同学们更新鲜的更易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和其他学院进行技术和知识的深度融合,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功能、资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靖清楚地意识到。“语言要鲜活、生动、风趣,但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找准切入点,调控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特别是关注其切身性和相关性。”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丰清表示,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目前,我省高校打造的网络思政课堂,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年底获得“2018广东十佳网络公益团队”的华南师范大学“青网计划”工作坊。

  “青网计划”凝聚了423名网络思政骨干成员,带领该校7000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建立了网络矩阵,开发文化产品,打造出了“青春演播厅”“学者下午茶”等思政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思政教育”,传播青年好声音,传递网络正能量。

  “这是一个思想开放,有话大家聊的平台,它承载了我的青春梦想和大学记忆。”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表示。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张浩认为,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由单纯地从电视、授课、书本、报刊获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地从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从网络上获得大量最新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

  因此,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宣传网络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