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用先锋精神书写红色气质

2019-07-0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黄曦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这是习近平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察看大桥全貌

  面向新时代,广东要始终勇立潮头、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让红色气质焕发新的价值,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书写下红色气质的岭南新篇章

  ◎《南方》杂志记者/黄曦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李焱鑫

  烟波浩渺的南湖上,一艘精致的画舫漂过,平凡的风景中绘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事业。

  98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诞生,书就“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气质。

  98年来,以“红船精神”为代表,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把先锋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写出独特的红色气质,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红色气质

  三年前,新华社在建党95周年之际曾推出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当中提出一个问题:共产党人为何既是儒雅的书生,又能成为无畏的革命者?

  答案恐怕要从共产党人特殊的红色气质中去寻找。

  曾记否,为寻找革命的真理,毛泽东从家乡湘潭辗转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红楼,“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旦他参与到革命的实践中,这种不懈追求真理的书生意气,就逐渐转化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气魄。

  在1923年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上,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中央领导层。这时的他,既是与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急先锋,又是完成了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内的20多篇论著和文章的思想家。通过大革命的洗礼,毛泽东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突破口,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看到了共产党人儒雅、无畏、忠实、笃信的独特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共产党人必须同时是掌握先进理论的思想者和实践先进理论的实干家。

  红色气质,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的高度凝练。从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开始,到土地革命时期敢闯新路、依靠群众与乐于吃苦、勇于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从抗日战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到解放战争时期永不停步的“西柏坡精神”;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雷锋精神”和无私奉献、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孕育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塑造红色气质的历史。党的红色气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锋旗帜别样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翻开党章,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先锋”二字。

  “先锋”二字所蕴含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列宁曾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98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出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8900多万名党员、在13亿多人口国家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正是因为树立起“先锋”这面旗帜,以先锋精神书写下独特的红色历史。

  先锋是一座灯塔,照亮着前进的道路。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杨家祠的书房里,抱着对真理的渴望和革命前景的憧憬,提笔写下《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他一边大声疾呼:“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什维克至不能以武力扫除矣!”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边客观评论:“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此其所以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者也。”率先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和李大钊,一南一北,在这个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不约而同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为中国引来了“天火”,照亮了革命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先锋是一面旗帜,燃烧自己,催人奋进。1929年,彭湃牺牲后,周恩来含泪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等告人民书:“他曾经领导着海丰几万农民开始中国农民反抗地主剥削的革命斗争,他曾经指导着广东几千万农民不断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压榨,他曾经亲自领导东江海陆丰广东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肃清一切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创立苏维埃政权。他并参加南昌暴动。他这样英勇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已深入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彭湃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但由他在海陆丰开创的农民运动和红色政权武装割据,在中国大地上由星星之火化作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最终成就了无数革命者所心心向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先锋是一种力量,唤醒人们战胜艰难险阻。抗日战争后期,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重庆见到周恩来,他发现周公馆的生活条件有限,臭虫或许会从顶棚上掉下来,甚至雨水会打湿床铺,但周恩来“虔诚的信仰依然如故,使人感到他能将这个沉睡的国家唤醒”。在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的国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了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希望,以先锋姿态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中国人民收获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继而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先锋是一种气质,贯穿在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中,溶于每一位党员的血液里。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党章,指出党是“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把先锋精神刻印在自己的旗帜上。七大党章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担。从1921年至1949年,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在98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在不断成熟,党的力量在不断发展,但作为先锋的自觉从未有半点止息。不忘初心,才能乘胜前进,不管取得多大成就,无论走得多远,先锋精神永远是我们党勇立潮头的信心之源,永远是我们党走在前列的动力之源。

  善养吾红色正气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气质要靠不断修养而成,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也不例外。红色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不是吸引眼球的标签,是由内而外释放的正能量,是党员个人魅力的升华,是党员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不断对党的本质属性进行内化,不断进行党性修养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红色正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红色气质的核心源头。共产党人必定是坚定的信仰者。98年来,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共产党人总能用自己的信仰迸发出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涵养红色气质,需要坚定信仰,在大风大浪和重要关头保持定力,稳住航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红色气质最突出的体现。共产党人对党忠诚,跨越了时间与地点,在任何境遇中都决不动摇。叶挺领导建立了党的第一支军事力量,却在广州起义后遭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以致脱离共产党,流亡海外10年,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党和革命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国担任新四军军长,重新回到革命的队伍。皖南事变后,面对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和威逼利诱,叶挺坚持与国民党斗争到底,在牢狱的考验中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与忠诚,写下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名篇。守护红色气质,必须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觉悟,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红色气质最鲜明的特征。1950年,叶剑英在领导解放海南岛、扫除两广地区土匪,着手开展华南土地革命等繁多工作之余,给远在莫斯科学习的女儿写信:“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确有一点本领,拿出来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

  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赢得人民的信赖,在中国近代以来众多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永葆红色气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投入无止境的为民服务当中。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伟大事业就能无往而不利。

  明代大儒唐顺之说:“若夫为国家出气力,担当大任,有虚江辈在,山人可以安枕矣。”担当是共产党员最鲜亮的底色,是红色气质的实践根基。共产党人的担当不仅是在一般意义上承担本职责任,还必须以时代先锋的自觉担负起国家民族兴亡的重任。1921年,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面对港英当局的种种“调停”阴谋,苏兆征等领导海员工人“为争国家的生存、民族的生存,愤然不顾牺牲一切”,掀起了“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的第一怒涛”。及至1929年,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广东淇澳岛的农民之子始终没有忘记革命斗争,留下了“大家同心合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的遗言。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98年来,共产党人把个人职责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方才突破横亘在民族复兴面前的一切困难险阻。

  书写新时代的红色气质

  98年,对于一个人很长,对于一个党来说,却正值青春年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让红色气质焕发时代价值,引导民族复兴的航向。

  让红色气质焕发时代价值,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红色气质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信仰之光。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红色气质的思想坐标和行动指南。唯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不动摇,咬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放松,方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让红色气质焕发时代价值,要在改革创新中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红色担当。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壮丽史诗,为红色气质焕发新活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场景。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到广东视察时表示:“这次调研,是我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次来到广东,要求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利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我们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敢于突破既得利益藩篱,敢于触动改革深水区中的“硬石头”,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红色气质不断增添时代活力。

  让红色气质焕发时代价值,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广东工作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先锋姿态,为新时代红色气质提供广东特色与广东经验。

  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之一,广东从不缺少敢为人先的先锋事迹。改革年代,更是先驱辈出。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决定中国命运转折的重大关口,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的推动下,广东获得了“先行一步”的有利条件,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自觉和行动,为突破一个又一个发展和改革障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广东始终以敢为人先精神,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红色气质的广东底蕴。

  “心衰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干事创业,精气神最宝贵。新时代焕发红色气质的新价值,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和奋斗目标,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养分,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做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面向新时代,广东要始终勇立潮头、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让红色气质焕发新的价值,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书写下红色气质的岭南新篇章。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