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2019全国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广东何以位居全国第二

2019-04-2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温柔

  

  今年3月,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2019全国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显示,市场主体认为全国营商环境较好的前三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和北京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今年3月,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2019全国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市场主体认为全国营商环境较好的前三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和北京。

  该课题组在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18VSJ069)资助下,赴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市(地级市及副省级城市)、182个区的政务办事大厅,从工商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市场监管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四个维度进行调研。

  “课题组通过对全国16省份、84市、182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办理工商业务的市场主体有关人士,形成对各省、市、区的商事制度改革评价。”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徐现祥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此次调研将视野扩大到全国,是一次从需求侧出发的调研。

  广东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全国最佳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优化政府服务,理念上要从方便政府管理向方便群众办事转变。”徐现祥指出,“实际上,自2012年广东等地试点、2014年全国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中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尤其是广东表现优秀。”

  《报告》显示,从市场主体的视角看,2018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场准入改革方面进展较大。就全国平均而言,注册登记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8.4天下降至商改后的7.0天,交涉窗口数从商改前的2.6个下降至商改后的1.9个,办理许可证数量从商改前的3.4个下降至商改后的2.0个。

  就“注册登记所需时间”“交涉窗口数”“办理许可证数量”这三项指标而言,广东商事制度改革进展处于全国前列。在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处于全国最佳水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从商改前的3.5个下降至2018年的1.6个,接近全国最佳水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从商改前的4.5个下降至2018年的1.8个,接近全国最佳水平。

  在全国16省份、84市、182区参与的416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每一位受访者给出了其所认为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的三个省区市”名单,得票率上海第一、广东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

  全国34%的非上海市场主体认为上海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领跑全国;全国 31%的非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广东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位列全国第二。“在广东省,我们随机抽取了6个市,分别是广州、江门、湛江、阳江、潮州、揭阳等地。”徐现祥认为,调研对象的选取总体能反映出广东整体营商环境的变化情况。

  但同时徐现祥也指出,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广东营商环境存在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据《报告》中“各地市商事制度改革进展的得分与排名”显示,广州以82分的成绩排在全国第一,而湛江则以62分排列全国第53位,足以看出差距。

  “商事制度改革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徐现祥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得先从观念上着手改变,从过去的依靠土地、人力等低成本优势招商转变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招商。

  “旧三难”转向“新三难”

  《报告》显示,从全国市场主体的反馈看,提及开办企业难、办理许可证难和市场退出难的市场主体比重分别只有3%、7%和4%。这表明,“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难题不再是全国市场主体目前普遍面临的痛点和难点,成为“旧三难”。

  “现在,全国市场主体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徐现祥指出,“新三难”被提及的比重远超“旧三难”,成为市场主体当下最普遍的难点和痛点。

  广东则是“新三难”问题的典型缩影,市场主体提及市场竞争激励和招工难的比重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民营经济众多,再加上近些年第三产业的飞速成长,出现了资源少、需求多的巨大反差。”在徐现祥看来,广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有数据显示,广东市场主体从2012年底的515万户,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万户,几乎翻了一番。“市场主体的倍增,意味着市场供给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产品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市场需求同样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招工越来越难,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徐现祥解释。

  谈及如何破解“新三难”,徐现祥认为开放更多的市场领域是解决之道,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难,同时还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强化信用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能够促进市场的“新陈代谢”,释放更多发展空间。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新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替代旧的市场主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常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是企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徐现祥认为,需要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按照一视同仁的规则监管市场,建设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服务于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

  数字政务还在路上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报告》显示,就广东调研情况而言,仅4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说,知道其所在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约1/3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广东市场主体中,有29%的市场主体的常用网上办事系统为零个,全国平均水平是28%。这意味着,在广东省仅有35%的市场主体会使用网上办事(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平均而言,广东省市场主体常用的网上办事系统为1.58 个,尚未实现“一网通办”。

  “在广东尤其是粤东西北一些地方,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低、网上办事系统的使用率低、网上信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低,数字政务还在路上。”徐现祥坦言,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广东市场主体反映网上办事大厅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功能有待完善”“使用到最后,还是要提交纸质材料”等。

  针对这些问题,徐现祥建议要重视“数字政府”的需求侧建设。他指出,广东在“供给侧”最早发力,比如在全国率先部署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印发《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等。下一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协同发力,提高市场主体的知晓率、使用率和黏性。

  在“最多跑一次”“一窗办理”改革方面广东还需发力。以“最多跑一次”为例,《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中,办成一件事只需跑一次的比例只有31%。目前,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情,全国平均需要2.3次,最佳省份平均需要1.7次。“广东商事制度改革亟须补齐‘最多跑一次’的短板。”徐现祥指出,就广东调研情况而言,只有27%的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仅需要跑一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徐现祥建议,广东要积极建立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事登记制度,聚焦如何提高港澳投资者在广东注册登记的便利性,对标香港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通。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