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9-01-02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左伟

  

  核心科技只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去实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左伟(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责编∕蒋玉

  2018年10月,时隔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对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提出新的重要指示要求。他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掷地有声的话语再次发出推进自主创新的奋斗号令。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探索的历史经验总结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科学判断国情,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为我国科技发展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强的方针和路径。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相继取得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初步确立了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改革开放后,以“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的陆续上马,使科学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再创新等领域成果丰硕,中国科技发展走上以自力更生为基点,学习跟跑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阶段。2006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政策和政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方略。这次会议正式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可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自力更生方针,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再到新世纪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科技发展之路逐步演进,探索前行,终于找到一条适应国情、合乎科技发展规律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实践的结晶、历史的选择,必将日益展现出强大生机和旺盛活力。

  历史经验表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实践也告诉我们,“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领跑、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港珠澳大桥通车……创新发展的新成就,不仅引领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改善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判断:“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国内外局势的现实回应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更大的空间释放与运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长期对中国采取高新技术封锁,使中国的企业不仅利润微薄而且仰人鼻息,不少企业不得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劳动力成本攀升和产业跨境转移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无法实现技术跃迁,就可能面临持续发展的瓶颈。

  我们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不断证明,核心科技只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去实现。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有效发挥自主创新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解决自身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贯彻执行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创新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和关键,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

  重点跨越是主要途径,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和后发优势,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是现实要求,就是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重大技术瓶颈,切实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是根本任务,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注重利用国外资源。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在开放格局下,积极利用国外相关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对于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领域取得突破的主要技术,很大程度上都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有关。现阶段,全球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球资源整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技术创新领域又极为广泛,在此背景下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应注重对外开放。当然,在技术创新进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既要坚持在最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运用国外相关资源,又必须加强对本国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防止对外部资源形成过度依赖。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抓住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期间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具有意味深长的内涵:“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广东是经济改革和企业创新的沃土,催生了华为、格力等一大批技术过硬和实力强劲的民族企业,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将新兴产业引领创新作为技术赶超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已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今后的发展重点就是依托这些优势,从技术和产业两方面着手,争取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同时进行。要注重发挥我国经济规模大、人才数量多的优势,多个新兴产业同时布局,力求在若干个产业内首先取得领先,率先将若干产业培养成具有现实带动力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依据不同产业发展形势,适度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优先扶持那些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发展潜力逐步彰显的产业。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国内培养人才与引进国外智力相结合,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尊重创新活动规律,优化科研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科研评价导向,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土壤。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是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要素、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紧紧抓住“三个面向”的科技创新战略着力点,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中国人民追求进步的思想源泉,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