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宽:远见卓识,宽猛相济

2019-03-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顾易

  ◎ 顾易

  ◎ 本文责编∕蒋玉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宽心谣》:“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宽心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是人生延年之道。宽心,是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因此才有阳光;宽心,带来舒心,带来健康,宽心做人,舍得做事,开拓的是一种境界,赢的是整个人生。

  “宽”,会意兼形声字,繁体为“寬”,简化写作“宽”。

  小篆为,上面的“宀”是房屋,下面的“萈”是性喜宽阔山野的细角山羊。张开大角的山羊在房屋之内,表示房屋宽大。《说文·宀部》:“宽,屋宽大也。从宀,苋声。”宽的本义指宽阔,如服饰宽袍大袖,出手大方为宽绰,富裕为宽裕。“宽”还指视野和胸怀的宽广,待人宽厚,为人宽容,处世宽松,又引申为放松、放宽。

  有宽字的成语,大都具有宽大、宽恕之义,如宽大为怀、宽洪大量、宽严相济、以宽服民、宽备窄用、外宽内明、衣带渐宽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官之道,首先要做个宽容之人,在平日之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推崇宽厚之风,努力创造一种宽容并包的工作氛围。但在执政中也要做到宽猛相济,协调处理好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有关原则的问题上,不能轻易宽容了事,绝不能姑息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这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清明。

  秉承宽厚之风

  “宽”的古文字形是屋子里容纳着一只山羊,这只山羊长着角,有攻击性,但是屋子还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容身之所。这表示“宽”是宽宏、有容乃大,意指官员在待人接物及日常交际方面,要努力做到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始终秉持一股宽厚之风。

  北宋名臣吕蒙正为人素来宽厚正直,哪怕别人诋毁自己也从不放在心上。吕蒙正刚升任宰相,第一天走马上任入朝时,突然听到有人在朝堂帘内说道:“怎么这小子也当上了宰相呀?”但吕蒙正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一样走了过去,并不察看到底是谁说的。反倒是与吕蒙正一起行走的同僚感到非常愤怒,要立刻追查这个人是谁。然而吕蒙正却制止他,不让查问。吕蒙正说:“一旦我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我就终身都无法忘记,这样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啊。”后来这件事传开后,朝中大臣都很佩服吕蒙正的度量,再也没人小看他了。连宋太宗都曾盛赞他:“吕蒙正的气量,我也不如啊!”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为官在平日中就要像吕蒙正这般胸襟广阔,宽厚待人,凡事多加忍让,促进官员彼此之间的友好交往。但要注意的是,讲宽厚并不是无原则地原谅,一味掩盖他人的过失,而是主张以扬善去恶为基础的宽宏,绝不能姑息养奸。

  以人民宽裕为宗旨

  “宽”的甲骨文是“屋”和“羊”,这代表了“宽”是有屋有畜牧,在古代是宽裕的象征。为官者的重要目标就是让百姓过上这样有屋有畜牧的日子。因此为官之道,要力助百姓过上宽裕富足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西汉初年,由于多年的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决定让一部分士兵复员归家,并豁免其徭役,以增加精壮劳动力去恢复凋敝的民生。到文景时期,汉文帝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竭力避免可能增加民众负担的行为,以求百姓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甚至已经满仓了,国库里的大量铜钱由于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已经腐烂掉,散落的铜钱多到无法计算。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之一。

  《管子》中有述:“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意思是说一位君主的功绩,是能够使国家繁荣富强。就像文景之治,文景二帝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宗旨都在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因为当百姓过上富足生活时,国家也就自然繁荣昌盛了。因此,为官者要明白,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位百姓的富裕。只有当百姓能过上真正富裕安康的生活时,国家才真正有机会走向繁荣的道路。

  办事要宽猛相济

  “宽”从“宀”,有屋顶、墙壁的约束,意指执政以宽也应有所制约,不能一味宽容治国,以免民众怠慢法治。《尚书》讲人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强调的是适度、适时、适人的原则。“宽而栗”,就是宽容豁达而恭敬谨慎,不随意。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他认为执政者要用温和的手段来辅助严厉的手段,使两种手段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宽猛相济的治国方法,才能使政治和谐,国泰民安。为官之道,要在执政中懂得如何宽猛相济,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实施。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是当时有名的革新派政治家。他在郑国执政数十年里,坚持宽猛相济,一直注重打击贵族的顽固守旧势力,表彰“忠俭”,反对“太侈”,并改革田制和兵赋制度,改善百姓的生活,使小小的郑国国力大增,国威也颇有提高。后来,子产病重,他希望继任主政的子太叔坚持宽猛相济的执政方法,并掌握好其中的度。然而,子太叔不忍心使用严刑峻法伤害百姓,只肯采用宽厚政策。他不分任何情况地一味宽厚相待,以至于奴隶主顽固势力重新抬头,百姓又回到穷苦受剥削的生活。许多人不堪重负,纷纷起而反抗,盗寇们召集人手聚集于萑苻泽中,势力越来越大。子太叔这才后悔。

  其实历史早已证明,只有对形势有了准确的判断之后,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像秦朝政苛,汉高祖便推崇约法三章,宽大治国以顺应民意,促进国家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刘璋昏庸无能,蜀中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刘备入蜀后便推行严刑峻法,打击权贵豪强的气势,使百姓人人安居乐业。为官者要牢记这一点,在执政中坚持宽厚和刚猛互为补充,避免不明形势地随意施政,不顾此失彼,这样才能实现政通人和。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左丘明《左传》

  【译文】

  政策宽厚,民众会产生怠慢法治的意识,因而需要用刚猛的政策纠正回来。而刚猛的政策会使民众受到伤害,因而又要施与宽厚的政策加以调整。用宽厚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厚,政治就会和谐稳定。

  【解读】

  凡事都有两面性。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的执政理念,以在两个方面中找到平衡,调和各种矛盾。官员要好好吸取古人智慧,在执政中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准则,以宽猛相济为执政手段,不偏重任何一边,才能不忽视任何一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政治和谐,国泰民安。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