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并充实着——一位扶贫干部给儿子的回应
编者按:
父子同行、祖孙连心。本期“党员家书”在父子、祖孙之间的敬爱和疼爱里,闪烁着党性和人性的光辉,字里行间充满了共产党人拳拳信念的传承。父亲的焦虑和爷爷的脸面里,藏着令人动容的情怀与初心。
党员家书
焦虑并充实着——一位扶贫干部给儿子的回应
◎彭彬(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驻雷州市那毛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本文责编/蒋玉
丞丞:
我亲爱的孩子!回想这些年,爸爸倒是养成了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就给你寄明信片的习惯,但真的落笔写信,今天算第一次。
这些天来,你几乎成了小小的“网红”了。你的寒假作文《父亲的工作日》,描写了你眼中从事扶贫工作的爸爸的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很好,几乎在朋友圈里刷屏了。年初八那天爸爸从广州回那毛村时,看了你这篇作文,很意外,也很感动。
你用初一学生青涩的文字,勾勒出了我长年在农村扶贫极少回家、在家也仍然放不下村里工作的真实形象。兴许是驻村时间长了,我全部精力都投在了村里,忽略了家里人尤其是已经13岁的你。这篇作文让我看到我亲爱的儿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开始会观察父亲和体贴父亲了。
爸爸感觉到,你的这种关切其实直接反映的是孩子对父亲的爱,在不经意中让我也仔细审视了这几年自己作为父亲的状态。你刚出生时,爸爸就去了缅甸当援外志愿者;你刚上小学,爸爸又去了紫金扶贫;在你小升初的关键之年,爸爸又来了雷州扶贫;而且最新的决定,在你初中升高中的未来两年,爸爸还要继续在雷州扶贫,能陪伴你的时间真是太少了。
你文章里说,我心里总惦记着村里的事情,让你看到了我焦虑的一面。孩子,你所看到的“焦虑”正是千千万万驻村干部的真实写照—全身心投入驻村扶贫,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殚精竭虑。
爸爸的焦虑,首先来自于对贫困的那毛村的同情与思考。还记得你新学的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物质文化都相对贫乏的贫困村需要驻村干部的关切和帮扶,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我必须扛起来。我做梦都希望那毛村能够尽快摆脱贫困,希望村民们能够尽快过上更加幸福安定的生活。这就好比,爸爸在那毛村也常常担忧你在学校是否吃好睡好?上课是否专心?回家是否安全?心情是否愉快?爸爸对你的牵肠挂肚其实是爱。爸爸对那毛村各项工作的焦虑,其实也是爱。
爸爸的焦虑,也来自于对那毛村扶贫工作认真的态度。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对待,就必然要仔细思考、细致落实。你来过那毛村很多次,应该能感受到:农村的每件事,都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与教育医疗乃至收入等具体民生福利与生活要素。农民利益无小事。农村的杂事多,各种问题千头万绪,那里的经济条件又远远不如大城市。要一一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像爸爸这样的扶贫干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因此,我每天都必须认认真真地处理许多事,这要求我投入相当大的精力,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久久为功”。
所以说,我们驻村干部之所以焦虑,其实是所有驻村干部对关乎百姓民生福祉的农村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认真态度,高度认真致“入戏过深”而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情怀。这种情怀同时来源于驻村干部长年扎根基层对我国“三农”工作的深入了解,对祖国母亲的细致关切。孩子,你发现了没有?我在忧心那毛村,你也在担忧我的焦虑,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
但其实,爸爸很想告诉你,我心里还有另一种状态,是充实!如你每次假期来那毛村所见,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每一年每一个月都在进步,都有或多或少的可喜变化。这是爸爸所在的工作队和那毛村全体村民一起努力的结果。看到村民们因为爸爸的工作而得到了帮助、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上学看病都比以前更容易更方便,爸爸的内心是充实而骄傲的。爸爸想,你身为扶贫干部的孩子,也应该为之感到自豪!
你曾经问我:你那么辛苦干了三年,还没成功吗?孩子,虽然村里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我们正一步步迈向成功。我有幸在乡村振兴号角吹响之时,驻村扶贫与民同甘苦,我更有幸有这样可爱懂事的孩子。新的学期开始了,爸爸更愿意看到,丞丞能自觉自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帮妈妈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弟弟,这就是在帮爸爸分忧了。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孩子,我们父子同行。
握你的手!
父亲的工作日(摘录)
近来,父亲一直焦虑忧郁。我问他,他就是笑一笑;我问妈妈,妈妈也只说是因为工作上的事。
…… ……
他现在跟去之前比,变得更加焦虑,仿佛任何时候都在想事情,不仅是他,连工作队的叔叔也都是这样。
…… ……
这几年,我看这个村子变化真的很大,可他还时常摇头。我问他,你那么辛苦干了三年,还没成功吗?他说,自己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村里的工作还有很多。每当说到这里,他的眉头就更皱了。
彭秉丞(彭彬之子,初一学生)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