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汉服热”里的青年文化自信

2019-08-12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黄听雨

  ◎黄听雨(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本文责编∕蒋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汉服热”悄然兴起。汉服不但在学生中拥趸众多,不少高校都发展起了规模可观的汉服社团;在社会上,不少白领也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写真。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中式风格,营造出一份古风古韵。有别于西装革履的现代感,汉服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千年的美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如何善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的题中之义和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培养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面向世界,培育民族服装文化认同

  服饰文化始终存在“土”与“洋”之争。近现代以来,以时装工业为代表的西方服装业,一直引领着世界服装的潮流与方向,占据着时尚文化的制高点,传统服饰文化受其冲击,逐渐在青年人中失去本民族的话语,服装业中的“崇洋媚外”一向比较严重,甚至在近现代史中出现“洋装”这样的特殊名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肯定和吸收外国服装文化精华的同时,让青年学生从本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去审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文化比较具有显示度和代表性,透过每一个时代服饰文化的变迁,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状态、政治形态、社会潮流、民俗文化、审美观念等,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精粹,坚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在内容设计上抓住几个重点,如“丝绸之路”的形成,以丝绸工艺为代表的中国服装工艺是如何影响世界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香云纱、少数民族服装等各类工艺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是如何在历代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焕发出灿烂的创新发展;中山装与中国的奋发图强等,让服装史枯燥的名称与术语在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中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服装文化的认同。

  激活元素,增强民族服装文化认同

  笔者留学时,与导师的面谈中,曾拿出自已学习粤绣时的一幅刺绣作业。这幅作业居然打动了这位西方的学者,让她对精细美丽的中国纹样和刺绣针法赞不绝口。留学回国后,笔者曾在本土时装品牌例外公司工作了2年,公司在女性时装的设计中,大量使用唐宋时期山水花草绘画艺术元素,持续开发来自西南瑶族的服装纹样。原创设计师马可创立“无用”品牌,演绎了老庄哲学的文化内涵,该公司将古老和现代、民族经典和时尚创新有机结合,是中国服饰文化传承的成功范例。这些经历告诉我,服装史不能停留在口头讲授和书本文字上,要让青年学生深入乡土、深入本国各类文化,通过动手实践,激活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元素,去切身体验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与时尚。可以结合设计技能,选取中国服装史上的某一片断,结合场景,复活服装,并讲述复活片断的理由、逻辑与意义;也可以从西方时装中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中,探寻来自中国的文化元素,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还可以面向喜爱日本、韩国动漫的青年学生,探寻同是东方国家的这两个亚洲国家,其流行的文化中多少是来自中国的服装纹样与民俗文化。通过实践,鲜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意义,克服崇洋心理,发自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自觉地去探索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服饰文化所包含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精神标识”的一种。在服装史学习中,以服装服饰演变为线索,挖掘深埋的传统文化基因,教育和引导学生认知中华文明的灿烂、中国人民的智慧、中国各民族的交融,就是推进青年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形成的一个有效路径。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