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瑶乡欢歌写新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乳源样本

2019-11-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乳源东坪镇雕子塘瑶族群众在书屋看书

  无论是未来愈加成熟的志愿服务社会化还是节目质量越来越高的瑶族歌舞,点点滴滴都在为瑶乡乳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姿态增添着独特的色彩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蒋玉

  苍山翠竹、泉水叮咚,在乳源的青山碧水中,仿佛身处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秋日金色的阳光洒在玲珑秀美的小城中,也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和欢乐的舞蹈,温暖在每一个乳源儿女的心头。

  文化搭台,群众唱戏

  今年春节,乳源人民过得格外开心、特别。在这次的年集中,央视于1月26日播出了在广东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播胡蝶、奥运跳水冠军何姿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张劲文等6位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和当地上万名瑶族、汉族群众一起,用快闪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新思想传到了淳朴的瑶乡,瑶乡人家的风情也传到了世界各地。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在这个总人口仅22万多的小城中,活跃着1.7万名志愿者组成的34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自2018年8月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乳源开展了400多项志愿服务,1000多场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40万人次参加。瑶乡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也吸引着人们聆听瑶家儿女的心声。

  在东坪镇新村(雕子塘)的百姓大舞台上,时常有村民一起排演瑶族著名的竹竿舞。近年来,东坪镇新村提出打造村民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经过整体规划,分散居住在山中的村民们集中搬迁,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多了许多一起参加活动、学习培训的机会。新村村委会积极发动当地村民,结合瑶族特色,充分利用百姓大舞台,打造“金鸪鸪”瑶乡文艺帮扶实践基地,与韶关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合作,创新瑶族舞蹈,并通过指派专项文艺志愿者,指导当地村民舞蹈,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新村(雕子塘)村支书赵云华对《南方》杂志记者说道:“村里的变化可大呢。原来有些村民什么才艺都不会,现在学习并参加了活动,还帮助别的村开展活动呢!当时搞这个百姓大舞台,村民们都很支持,主动出地出力,建设好了又自主组织起文艺队伍来。今年的十月朝大会上,‘瑶服走秀’‘瑶语唱我和我的祖国’两个节目就是我们村选拔出的。”

  让新思想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乳源人民有着自己的想法。通过民俗节庆文化,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形式,把新思想融入“十月朝”和“消怨火”糍粑节等瑶族客家民俗节庆活动中,不仅有效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助推乡风文明;村民们自主创作的瑶族歌舞、小品情景剧等节目,也充分发挥瑶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点。

  整合资源,建设阵地

  “怎么把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调动起来一起来当志愿者,是我们思考了很久的问题。以志愿服务换领日用品,也许有一定推动效果,我们就开设了这个志愿服务银行。”乳源县委书记钟沛东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激励回馈办法。在“i志愿”系统上注册的志愿者,在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的情况下,用服务时间兑换积分,积分可到团镇委兑换礼品。同时,获奖的优秀志愿服务队还会得到奖励金,作为日常活动经费。“原来,我们几乎没有农民志愿者,随着活动越办越好,现在已有8000名农民志愿者,我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钟沛东笑着说。

  “十个一”“四化四互助”“九结合”……这些简单易记的名词,蕴含着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实际县情设计的独特匠心。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乳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到哪里。利用瑶族风情园中的文化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过山瑶博物馆等设施资源设立了县文明实践中心,还利用镇、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祠堂、书院等场地,打造了可开展活动的文明实践所、站,初步建立起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并形成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程式一体化标准格局。

  乳源瑶乡,名声在外。要把瑶族风情、客家民俗等高度融合,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独创品牌,落脚依然在人民群众身上。在游溪镇,工作人员们讨论着农民自己创作的瑶歌小品剧本,生动日常的话语,让人们听起来既熟悉又暖心,于快乐中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乳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根据不同区域、行业,探索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并把试点工作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深度融合起来。“传播新思想 弘扬新风尚”“青山绿水共守护,防火安全进万家”“中国梦·劳动美”“改革开放四十年,群众话家乡巨变”等主题,以文艺节目、宣讲等不同活动形式在全县范围内上演。

  文明新风,荡漾瑶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乳源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营造了积极、热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乳源的知名度、美誉度上升了,乳源人民的自信心也更强了,当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钟沛东说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支持的达1亿元人民币的扶贫广告中,乳源瑶山茶、乳源大峡谷、南岭蔬菜、瑶绣等四个特色农产品及旅游项目正在多个频道免费播出,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每天都在乳源真切发生着。

  除了拥有更多展现自身民族文化和歌舞才艺的舞台,乳源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心愿也正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步步达成。“菜单式”“点餐式”的宣讲和培训方式,在乳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被灵活应用。除了实践中心策划的全年共33项主题100多场的系列宣传、宣讲、文体以及各类帮扶、科技服务等活动外,还组织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策划自主开展的活动,推出“菜单”,提供给各镇村文明实践所(站)进行“点单”。各实践所(站)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的个性化要求,提出需求项目,进行“点餐”。这样一来,通过中心统筹协调,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能够精准对接,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让群众更加喜闻乐见、踊跃参与。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乳源教育部门还找准切入角度,把瑶族传统文化、瑶族风情、瑶族历史等紧密结合,将其引入校园、融入课堂。在邓菊花工作室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传承人邓菊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自己现在每个星期还要至少给学生上两次课。为了让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近年来,乳源民族实验学校在各年级学生中开展瑶族刺绣、瑶族民歌、瑶族舞蹈课程,让学生们学习瑶族传统文化。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坐落于大桥镇的观澜书院,是西京古道上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代表,这间四进式院落曾见证学子们苦读诗书的寒窗时光,而今又成为孩子们“第三课堂”的教室。大桥镇党委委员邹伟群向《南方》记者介绍:“每到开学时,我们都在观澜书院举行开笔礼。除了镇上的志愿者,我们还向县里申请专职教师来给孩子们的第三课堂增加内容,剪纸课、绘画课、科普课,都在这个古老的书院中进行。”

  曾经,深山中的乳源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瑶家女儿,她的美丽所知者甚少。而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进行过程中,更加洁净的街道、更加动人的歌声、更多奋进的身影、更多快乐的面容……无论是未来愈加成熟的志愿服务社会化还是节目质量越来越高的瑶族歌舞,点点滴滴都在为瑶乡乳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姿态增添着独特的色彩。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