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行思兼备,南方特聘理论专家北京论道

2018-12-07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艳辉

  “理论创新不是说法创新,而是如何与实践结合,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

  ◎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发自北京

  ◎本文责编∕母发荣

  11月20日下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和支持下,如何打造行思兼备的理论高地——《南方》杂志约稿座谈会暨智库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7名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南方》杂志建设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党刊社建言献策,并受聘为第一批“南方理论特聘专家”。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南方杂志社总编辑王巍在致辞中表示,专家们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不仅有助于《南方》杂志实现从“传媒”到“融媒”再到“智媒”的脱胎换骨,更有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要为广东改革经验“起名字”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使命下,《南方》杂志如何在理论上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助力广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韩冬雪认为,广东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总结和梳理好广东4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全国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在他看来,理论创新不是说法创新,而是如何与实践结合,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南方》杂志作为地方党刊,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办刊灵魂,总结实践经验,从理论上深入挖掘,打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点上,从而彰显自身特色,为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当好参谋和顾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过去40年,广东是创新者,是经验创造者;新时代改革开放,广东还要做创新者,《南方》杂志要为广东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起名字”,介绍给全国。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下半场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引擎,需重视大湾区经验对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引领作用。

  “解放思想,是要在什么问题上解放思想。”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表示,40年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值得充分肯定,无论是在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都发挥了先锋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新形势下,广东要真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一个重要前提还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但到底在什么问题上解放思想,需要深入研究,逐步明确。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报刊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在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的部署下,《南方》杂志最近推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理论特刊。“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理论特刊重点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委每次全会召开之后,特刊迅速推出有分量的理论文章,进行及时学习宣传和深入理论阐释。

  此次《南方》杂志约稿座谈会暨智库建设研讨会,正是为真正约到高质量的理论稿件,打造南方理论高地而作出的全新尝试,将对下一步南方理论建设提供强大助力。针对如何为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怎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党刊受众不仅是学者,更是地方党政干部,因此应以政策性、理论性为主,兼顾学术性,从经验、案例深入挖掘理论内涵,既配合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又体现广东改革开放特点。”韩冬雪建议。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青年长江学者、中央党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陈曙光提出,当各方看待改革开放的标准出现不一致时,历史标准应优先于道德标准,社会标准应优先于个体标准,实践标准应优先于文本标准。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南方》杂志作为广东省委机关刊,有必要围绕这类重要理论问题,花大力气对接专家资源、提升理论文章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世飞表示,现在社会上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理论和现实脱节的问题,怎样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理论在网上的传播,值得《南方》杂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尽量从读者立场出发,讲好党建故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张静认为,前40年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都会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带来重要启发。因此,建议进一步挖掘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引进史、企业史、创新史,总结相关做法,进行展示、反思,形成广东自己的本土理论。在传播方面,做好话语体系的转换,使理论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

  实现从“传媒”到“融媒”再到“智媒”的脱胎换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智慧转型大潮下,南方杂志社牵头南方党建智库的建设工作。作为集团重点打造的系列智库之一,南方党建智库以“中国特色、南方气质”为定位,将从“传媒”迈向“智库”,再以“智库”来倒逼“传媒”的升级变革,真正实现“融媒”到“智媒”的脱胎换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围绕南方党建智库建设,专家们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李忠杰提出,要辩证看待智库建设。一方面,打造智库表明从实际出发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能所有搞研究的都去做智库,还有一些基础研究需要人去做”。他还表示,无论是不是智库,都要坚持科学客观、实事求是,智库建设不是天天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专家学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南方》杂志作为省委机关刊,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理论重要问题有所建树。

  “媒体型智库只要认真做,就可以做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建议,做好“智媒”建设,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研究大问题真问题,例如乡村振兴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在理论上作出判断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际工作开展;二是要有专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不说空话、套话,要有“干货”;三是坚持解放思想,抓住具体问题,不要因循守旧。

  竹立家对南方党建智库的发展方向表示赞成,他认为,现在中国智库的规模和数量已经很大,所以要办成智库型杂志,特色很重要。

  “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广东人,除了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王巍表示,希望与南方理论特聘专家们一道把《南方》杂志理论和智库的品牌擦得更亮,做好新时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

网编:刘家业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