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觉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科学性、丰富的实践性及鲜明的价值性贯穿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即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自觉回应与担当、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逻辑的自觉赓续
◎殷倩(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本文责编∕张蓓蕾
理论自觉是指一个政党在理论上的觉醒和自信,包括对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自觉把握,对发展理论的社会趋势和时代责任的自觉担当,对理论价值逻辑认知的自觉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其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自觉把握、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自觉担当、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逻辑的自觉赓续贯穿着高度的理论自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觉的思维方法论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既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继承,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创新性运用,既部署新时代发展中的“过河”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其理论自觉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及在此框架下具化的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一是突出体现在核心内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8个明确”和“14个坚持”。“8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二是集中体现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上。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时代所从事的全新探索性实践。因此,在实践中不能寄希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能够提供任何可供直接套用的具体结论,也不能寄希望以往的实践提供任何可供直接使用的经验性公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立足现阶段问题并努力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在实事求是中彰显理论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才能建成这样一个党这一关键性的时代课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
三是具体表现在对工作的具体阐释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维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的继承和弘扬体现在对问题导向、调查研究等具体工作方法的强调,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的具体表现就是坚持调查研究。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部署大调研活动,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强调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调查研究,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真正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觉的实践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时代回应中,彰显了其对社会与时代发展趋势与责任担当理论自觉性。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回应,体现对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理性思考,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对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实践回应,展现对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使命担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有人宣称“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出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力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与探索,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扛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对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的时代回应,展现对时代发展之势的精准把握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全球问题的深刻回应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关切中形成,指导着中国积极发挥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对十八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造的现实回应,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责任担当。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在清醒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正风肃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觉在价值层面的展现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表现形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配以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价值诉求上,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弘扬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自觉聚焦需求的多元性与多样化,针对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提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立场。
二是发展目标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基本方略作出了科学阐释,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了“压舱石”,使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时间表变得更加清晰,集中彰显了发展目标上的人民主体性。
三是演进路径上,深化了价值逻辑到制度体系的设计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遵循这一价值诉求。一方面,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另一方面,不断推进改革惠民政策,制定精准扶贫、推进医改、加快新型城镇化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减少贫困人口6800多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总结独创性的实践经验,以其时代担当及理论品格,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彰显出特色鲜明的理论自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
网编:卢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