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改革开放的“人民性”内涵特质与价值取向

2019-01-02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雪阳 张冰

  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的繁荣和谐稳定的局面,也与党始终保持的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发展为了群众的“初心”息息相关

  ◎李雪阳 张冰(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责编∕曹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本质特征和最终依归。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的繁荣和谐稳定的局面,也与党始终保持的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发展为了群众的“初心”息息相关。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只有保持这颗弥足珍贵的“初心”,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绚烂理论光芒,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核心价值和原则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中,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的价值设定及原则要求,着眼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人民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把发挥人民的主体性、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基点和目标,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将理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人民性”的理论内涵。

  一是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中国革命实践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人民以超凡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向世人一次次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是确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制订和评判决策的基本依据。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客观发展情况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三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就是保障人民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总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的价值内涵和理论特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置于人类历史道义的制高点上,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导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人民性”这一价值理念,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建设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鲜活的内容。

  人民性的价值理念为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动力支撑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并逐渐完善,社会生产力同以科技创新为典范的社会创造力从传统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获得空前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空前丰富,获得感、幸福感指数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愈益坚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西方学界的密切关注与由衷赞叹。

  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国家领导全体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刻苦奋斗的结果,也与历届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成果的人民共享紧密相关。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以及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40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牢牢把握以服务人民群众利益为衡量和评价标准,不断发挥人民主体的参与性,最终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人民性的这一价值内涵的正确性提供了历史佐证。

  一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创新带动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二是拓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参与渠道,有效释放基层参与各项公共事务的热情;三是兼顾发展与公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民众。

  广东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及成就证明:“人民性”是改革开放的源头活水及持续不绝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初心”。唯有始终保持这颗弥足珍贵的“初心”,才能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之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才能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始终彰显马克思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理论光芒,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并具有远大光明的前途。

  着眼新时代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人民性”导向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空前辉煌的历史成就,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难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开放不彻底不充分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新产生的,比如贫富分化、社会分层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现等等。可见,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还在路上,而且已进入各类矛盾尖锐突出、各式难题亟待破解的“深水区”“攻坚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破解改革开放面临的难题,必须保持政治定力,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牢牢把握人民性的价值原则和目标旨向,确保中国在未来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乱初心、不变方向。

  一是坚持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人民立场不动摇。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

  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根本价值观,也是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根本。

  四是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使命不动摇。为谁谋幸福的问题,既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也是观测一个政权性质的风向标。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更好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